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文化大师 > 第69章 大时代之友人声援

第69章 大时代之友人声援(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接下来的一段内容,都是赵静章细细分析所谓厚黑学中的真意的内容。比起易之这个彻底的半吊子,原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厚黑学的赵静章,或许是阅历和积累的问题,反倒能够分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于易之都看了进去,借此更回忆起了当初自己看《厚黑学》的时候一些现在都忘得七零八落的内容。

叹为观止。易之真是叹为观止。说到底,他虽然有奇思妙想和超出时代的诸多知识,但真正的智慧却还是比不上这些真正聪明过人又刻苦努力的人。要赶上他们,他必须更加努力才是。

“最后,我读到了那句‘以孔孟之心,行厚黑之术’,这才算是读懂了所谓的厚黑学。所谓厚黑,不过是世情如此,不得不为,而我辈中人,自当秉持圣人教诲,方才不负此身,不改初心。所谓‘以孔孟之心,行厚黑之术’,原来经典中就早已提出,归根到底,不过那‘外圆内方’四个字。只是时至今日,若不换个名头,又有多少人会关注这至理名言?”

看到最后,易之终于没忍住狠狠拍了下桌子,只是好几天日夜颠倒晨昏不分,没什么力气,反倒让自己的手吃痛了一番。他也顾不得那么多,只是心中惊讶和喜悦在瞬间涌上来。

外圆内方?他并不是不知道这个概念,但是在复述厚黑学的时候,提到了孔孟之心行厚黑之术,心中有点微妙的感觉,却没办法直接表达出来。而赵静章只是轻轻巧巧这一句,就直接点通了他断了的弦。就是这个!看起来陌生的话语之下,隐藏的核心价值观,的确可以用这句话互相映证!而且,抬出了孔圣人,那些肆意谩骂者中间偏保守派的都得闭嘴了!

赵静章毕竟有年纪了,说起话来自然也委婉。

“这几天,不少先生都在议论易之先生在文中所提到的厚黑学一事。区区不才,不过粗粗将文章读过三四遍之后,也想来评述一二。

在正文之前,我恐怕要强调一点。到目前为止,诸位先生都说易之先生提出了厚黑学,这可不对。从一开始,易之先生就在文中说了,这厚黑学是一位名叫李宗吾的所谓厚黑教主说出来的。若是诸位都将这厚黑学张冠李戴落到易之先生头上了,那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岂不是被人夺了苦心的作品?可这又算不到易之先生头上,易之先生一开始就说清楚了这厚黑学的来历,不过是诸位先生不甚在意此事,竟以讹传讹了。”

看完这一段,易之没忍住笑了出来。

看似是正正经经在提醒所有人大家忽视的盲点,实则是赵静章转弯抹角地在讽刺一群人大骂易之根本是毫无道理的事情,因为那所谓的厚黑学根本就不是易之提出来的。如果他们不是故意的,那最底一层也是根本就没怎么看过原文。没看原文就来骂人?这可不是站得住理的事情。

高兴完了,易之又觉得有些怅然若失。

他读过完整的《厚黑学》,也不是不知道孔子的这句话。但是他却差了一张纸的距离,终究没能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相比之下,赵静章想必是当下就联想到了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人家的底子厚实,积累够多……

作者有话要说:先说一个刺儿弄出来调侃的梗。赵静章的文章中,有一句“批倒批臭”的话。有看过相关作品或者对史实有了解的可能知道这是“批斗”的模式,文化那啥啥的典型。说到这儿提一句,客观,别人云亦云,先多看点事实文件而不是看别人的博客微博上写的话,这是我个人认为对历史应当有的立场。也是易之表达过的想法。所以假如您为了显示自己很有见识然后说什么这一切都是润之先生的错的话……我们就别再聊了。另外,但凡把所有错误归结到一个人身上的观点,我基本都反对。因为“都是时臣的错”这从逻辑上就完全说不通嘛!

话说回来,我写的时候想到的是王小波的一个梗,“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这才是真讽刺啊……啧啧。

文中提到眼睛流血……刺儿高三的时候这么惨过。说到高三……要高考了。诸位考生,愿文昌帝君保佑你们能高中……

不愧是赵静章!真不愧是赵静章!

只是,易之清楚赵静章其实也是在强辩而已。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谁知道李宗吾是谁呢?多半只认为这是易之害怕这理论引发麻烦,所以故意假托了一个人来当做挡箭牌而已。而所谓的隐士奇人?易之认识的隐士奇人未免也太多了一点吧!

可无论如何,赵静章的这说法却让易之自己心下妥帖。他从来没有说过谎,这的确是李宗吾的作品,李宗吾也确确实实存在过。只是很多人完全不顾事实强把这作者的名义推到了他头上而已。还是要正视听,免得真正的创作者被夺去了名头才是。是谁的,就是谁的,这是易之必须坚持的原则。

“我平生认为,读书而不求甚解是一件令人耻辱的事情。若是书都没读就开始不求甚解,那就是下之最下了。故此,我将易之先生的文章反复看了几次。尤其是提到李宗吾先生厚黑学的部分,更是反复钻研,逐字逐句意图品味其中真意。

厚黑学甫一开始,就提出了其要义——脸皮要厚,心肠要黑。初见此八字,在下心中一震,不敢相信煌煌一门学问,竟然以这八个字作为要义,无怪乎诸多先生上来就将厚黑学批驳得满头是血,一副不将其批倒批臭就不善罢甘休的模样了。只是大约先生们是看见这八个字太过激愤,立刻提笔开始写文章,全然忘记了将全文读完。我怀着诸多疑惑一路将这厚黑学的观点读了下去,却豁然开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