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汉龙腾 > 第六十章鼎革 二十

第六十章鼎革 二十(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朕意亦是如此!即刻着有司商议海禁一事勿使滋扰百姓为要。”

他沉吟一下觉得此时触怒张伟到底不妥又道:“那张伟公忠体国还算的是勤谨事上。赐其都指挥使司的世职好生抚慰着不使其滋事生乱。至于江南兵备一事着南京兵部尚书切实整顿着左都御史刘宗周巡按检视务要确保江南无事!”

崇祯听他说到此处仍然是不得要领却因这位老臣德高望重到也不能喝斥只得勉强一点头道:“说的甚是朕知道了。”

“陛下想来陛下还不明臣的意思。臣是说有海禁百余年后海上有警竟致不能抵敌那么海禁何用?阁臣夏原吉原意是要节省用度方裁撤船厂大明不造大船那么倭人入侵之后我明朝受的损失失去的财物金银岂不是远远过几个宝船厂的浪费么?”

海禁一事自明太祖以来以然略有争论却从来没有人敢在朝堂上公然反对若不是何乔远身份然只怕立时就有人上前与他理论。饶是如此这太和大殿上仍是议论纷纷各人均想:“这何老头子从南京赶来怕是热的晕了头了。”

崇祯脸色已是很难听觉得很难再听这老头子唠叨。他知这何乔远是泉州人士而泉州则是明朝每年出海船只最多出外谋生侨民最多的港口城市是以何乔远为家乡说话图个老来虚名回乡之后也得些现实好处罢了。他想来想去便认定了何乔远目地在此因冷冷道:“朕知道了。不过海禁一事是祖制所定有大诰在前朕不敢胡乱更改。你且退下!”

何乔远见殿上诸人全然不解其意皇帝及诸臣皆是一头雾水心中当真气急。他原本亦是一呆书生辞官回乡之后到是对民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知道明廷的财赋大半来自江南田赋而难得的一些矿山和工厂却已在万历年间被神宗派出搜括的宦官黄门打击的奄奄一息此时虽然略有恢复却已是不复当年盛况。论起富庶江南无一城市可与泉州相比。待他听说张伟在台湾大力展贸易之事亲自携了门生子弟乘船出海至台湾参观一番。回乡之后综合其对北方及江南、泉州各处为官的了解苦思良久之后终下定决心要上疏皇帝要令大明如同张伟那般的对外贸易依他的想法若是以明朝来做张伟那个弹丸小岛所做的事定然是事半功倍。到得十几二十年后整个南方定然富庶非常那建州和贼兵起事自然也会轻松被敉平。

不顾皇帝和群臣的反感他皱着双眉仍站在大殿中心向着皇帝陈辞道:“臣意以为海禁一事好比治水。禁不如导国家不准寸板出海实则海上商船不绝大半是那些敢死之徒拼命出海贩卖货物至南洋。因暴利诱人无法禁绝从世宗年间的汪直到现下的郑芝龙、张伟哪一个不是从这海外贸易里得了暴利成为富甲天下的巨富?国家与其仍是持禁到不如放开海禁公开贸易设立有司收取税赋则利润不归走私商人所有而归国家矣!以个人的实力又如何同国家相抗?只要陛下开放海禁则贸易畅通诸事顺谐天下金银源源不断入我大明府库则可以足财赋备军饷平乱民抗外夷其利甚大!”

说到此处他伏下身子向皇帝叩道:“臣的话说完了伏惟陛下明鉴决断。”

崇祯早就不耐烦。若不是看他三朝老臣年事已高满头白仍是勤劳国事自已也曾亲下谕旨夸赞他“老成体国”又将他召来北京咨问国策早便将他喝斥退下了。因皱眉向他道:“国家以农桑为国本断乎不能以工商为重。先生退下!”

见何乔远仍想说话崇祯忙向刘宗周道:“你来说说!”

“陛下臣意与陛下同。国家当以农桑之业为本我朝立国两百余年未曾与百姓争利也不是一样致天下太平?现今国事纷扰要还在教化人心涮新史治抚流民治军备徐图更改之。何大人所言虽是有理到底是剂猛药需天下太平诸事顺谐之时再议不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