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881章 吉尔的兵检

第1881章 吉尔的兵检(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很抱歉,您不可以征召她,她也不会报名。”

“您在担心这个?”巴尔岑摇摇头,“您什么也不用说了,我知道她究竟是谁。”

整个十月八日,彼尔姆中学的有志之士,都可以去临时设立的“征兵委员会办公室”,带着自己的有效证件报名。

“您觉得如何?”校长情不自禁的询问起巴尔岑。

“我感觉很好,他们都是些很有前途的小伙子。”

“谢谢。我想他们到了您的部队,都能立下战功。”

校长话有奉承的意味,巴尔岑想了想:“能否获得战功需要他们的个人努力。对了。”

“您请讲。”

其实这种手段早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出现,要把一群被视为乌合之众的普通农民、游商或是无业游民,打造成合格的线列步兵,需要的恐怕就是军官的皮鞭。

旧时代已经过去,但新生的苏联依旧存在着这种旧时代的风气。要遏制住老兵以大欺小、军官滥用职权,除了要加强对士兵军官的思想教育,还需要基层政委监督部队风气。

随着和平时期的部队在战争初期大规模消耗,后期组建的部队综合素质是暴跌的,下跌最严重的恐怕就是士兵的道德素质。

吉尔最无法直视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听说的军官体罚士兵的往事,看到这位师长,加入这支步兵师或是正确选择。

对于十八岁的吉尔,只要战争还在继续,自己一定能等到国家的“征兵令”。

“待我审定全部报名合格者后,我需要见到那位哈尔科娃。”

“啊……好吧……只是。”

“您在犹豫?”巴尔岑故意问。

“师长同志您看起来您很中意那个姑娘?”

“那是当然。”

而今自己把握机会,成为的就不是所谓“动员兵”,是那种代表着极高思想觉悟的“志愿兵”。成为技术兵种,自己也将有别于一般士兵。

大礼堂内的检阅到了最后一步,巴尔岑当众宣读了他拜托师政委鲍里索夫写的文件。

说实话这份文章的措辞过于正式化,口号性的辞藻层出不穷。话从巴尔岑这个老家伙嘴里说出来,娜塔莎真是觉得违和,室内明明非常暖和,她尴尬得蜷缩的双臂已经起满鸡皮疙瘩。

娜塔莎太清楚巴尔岑是什么作风,这个大叔上过几年学故而有些知识,但他还是典型的俄罗斯人。他作战非常勇猛,战斗意志极度坚强,就是往往不爱动脑凭着一腔热血和敌人比谁的骨头更硬,他能活着站在彼尔姆第一中学的大礼堂高谈阔论,显然还是他的骨头硬。

欢迎会没有持续很久就结束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