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神像若毁,不过重塑金身,人心若失,便是万劫不复(2 / 2)
“好!”
县令闻言一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拍手笑道:“娘娘金口玉言,下官这就回去复命,三日后的子时,下官准时来接您。”
见元君颔首同意,县令满意地捋了捋胡须,随后转身朝门外走去,还未走出三步,整个人便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月色中。
水幕外,众多宾客看着元君缓缓闭目,不约而同地发出叹息。
这位元君娘娘虽然神通广大,心地善良,但怎么可能在三日之间寻出法子解救百姓?
水幕中再次荡漾开来,新的场景渐渐浮现。
只见元君庙内,元君娘娘轻启朱唇,发出一道声音,唤来了战战兢兢的庙祝。
庙祝一路小跑而来,额头上汗珠不断滚落,脚步凌乱的不成样子。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撑地,头也不敢抬:“元君娘娘...小的...小的知错了...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出乎意料的是,元君异常平和,并没有降罪于他。
“不必惊慌,唤你前来,是为了让你去做一件事。”元君她顿了顿,纸塑的手指轻轻指向窗外,“三日后,本座要你将我移至城外大河之畔,你要去召集四方百姓前来观礼,越多越好。”
“三日后,我将在世人的见证下,施展神通解救世间疾苦。”
庙祝猛地抬头,浑浊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困惑,继而迸发出狂喜的光芒。
他连连叩首,“谨遵法旨!小的这就去办!”
说罢倒退着爬出大殿,刚一转身就扯着嗓子喊起来:“快!快准备銮驾!派人去各州县传信!”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短短两日,方圆千里的官道上便挤满了前来朝圣的人群。
达官显贵们乘坐华美的马车,奴仆前呼后拥,贫苦百姓则扶老携幼,徒步跋涉。
见到这一幕,茶楼内的看客们屏息凝神,就连一向沉稳的脱脱也不自觉地前倾身子,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就连小妙和兰静璇都不禁有些紧张,好奇师父会给这位元君娘娘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水幕流转,转眼已是第三日清晨。六十四名精挑细选的壮汉抬着金碧辉煌的銮驾,缓步走出元君庙。
銮驾上,元君像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街道两侧跪满了虔诚的信众,他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有人甚至激动得泪流满面。
当队伍来到河边时,一幕奇景映入眼帘。
只见昔日干涸的小溪已然变成波涛汹涌的大河,贯通南北,养活了无数百姓,如此神迹,也是因为元君早年所施展的神通所致。
随着銮驾稳稳落地,纸扎的元君像突然睁开双眸。
在万众瞩目之下,她缓步走下銮驾河边扬起轻风自动,像是在恭迎元君的到来。
元君立于河畔,她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又转身环视身后黑压压跪拜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悲悯。
“诸位。”元君淡然开口,在河面上激起涟漪,“三日前,我曾问你们,神像与人,孰轻孰重?”
跪在最前排的庙祝身子一颤,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人群中几个读书人抬起头,眼中浮现思索之色,却又很快重新俯首。
他们的一切都是元君的,自然没有资格回答元君的话
元君轻叹一声,纸塑的手指抚过河岸垂柳:“你们无人作答,但当下我已经有了答案。”
“在这二者之间,无论如何,你们都该选择人啊!”
众人皆是一愣,他们抬首看去,只见元君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神像若毁,不过重塑金身,人心若失,便是万劫不复。”
她缓步走近自己创造出来的大河,所过之处,枯草返青,野花绽放。
此时元君离大河只有一步之遥。
“我既然身为元君,又岂会因为你们少上一炷香、缺一句祷词就烟消云散?”
说着,她突然伸手摘下发间金钗,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轻轻砍下自己的纸塑手臂,将其丢入河中。
“你们痴迷我,敬仰我,崇拜我,都不如胜过我!”
“那,才是我真正希望看到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