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狗官 > 第四章 煮茶论事话今朝 下

第四章 煮茶论事话今朝 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有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下药!仿效张居正等,如变革过大,必然将动摇我国本,君实难道不见宋、明的倾复之例在前么?”

林则徐虽然是建议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毕竟受儒家的影响过深,在他看来,洋人是有可学的地方,但如果真正开放门户,必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危险。更何况,对于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他一向持反对态度,甚至认为正是他们的变法才变相造成了宋、明的灭亡。在这点上,林则徐远远没有和珅看的远,而只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偏狭思想中,幻想着只要能够学到洋人的科技,就能够让暮气沉沉的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双方为了这点分歧,顿时各持己见,激烈争辩起来。但谁都说服不了谁,因为两个人所想的完全南辕北辙,又没有实际的例子可以说服对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最新全本:、、、、、、、、、、

今天也是一样,别看他们两个现在心平气和的样子,但难保什么时候突然就会激烈争辩起来。周二回头望了一眼关上的门,无奈地笑了笑。自家大人的脾气他清楚的很,年轻时就是个性格如火的人物,亏得那个年轻人有这么好的涵养,不亢不卑地,能和大人如此相处,换成平常人物几句话一辩,早就拂袖而去了,而他却在争辩过后居然还能和大人握手长笑,倒也是一件妙事。

“默深先生所提出师夷之策,其用意虽好,但实施起来先不说内外各种阻力重重,万难实行。何况,如枉然硬搬,毕将造成学非所得,形似而实虚,徒费国家财力,更会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在下认为,当前主要的还是在与政,政不明,律不行,则国不清!国家危亡之际,必先有所变革,如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自上而下,方能扭转乾坤!……”

和珅用他独到的眼光一语指出魏源建议的问题所在。清朝虽然建立在明朝之后,但封建比明朝更甚,虽然清朝没有明朝那么多昏君,可整个国家的科技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后退了不少。更何况,清朝皇帝的那些心思和珅清清楚楚,乾隆在的时候就瞧不起那些外夷,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这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想当年,和珅极力想促成中国和英国开放通商,加大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皇家挥霍无度,国家财政的锐减,国库日渐空虚,这才想用另一条路子为国家增添收入。

可惜的是,当年之事由于各种原因,和珅没有成功。但现在的战争,却让他从危机中看到了另一线希望。如果能够借此机会,主动打开中国国门,与万国通商,必然能使国人真正地看清整个世界,定能从中受益。

至于流毒的鸦片,了解了来龙去脉的和珅已经清楚,它的产生也同样是贸易的产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从商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个利字!民与民、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所以和珅建议的是国家实行自上而下的一次大变革,既然暂时依靠武力打不过对方,那就彻底开放门户,让双方的利益相互制约,联合起来,借此发展自己,最后方能谈得上‘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妥!不妥!既然师夷又如何会学非所得,形似而实虚?”

“难道林公不闻世间有南桔北枳之事?谁能保证只师夷,必然成功?”

“既然未试,你又如何能证明必定不成?”

“在下并非说不师夷,但前提必须变革!就如同种地得先把土壤细细锄好,才能播下种子。沉苛还需慢慢疗,猛火用得太急,适得其反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