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狗官 >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八十二章 国家前进的隐患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八十二章 国家前进的隐患(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这种情况下,当再过几年小皇帝亲政之时到后,慈禧能不能轻易放下手中权利,把政权交给儿子呢?这个答案和珅怎么都猜不出来,也不敢去细想。从私来说,慈禧是和珅的亲戚,两家地关系密切,而且不论是和珅还是慈禧,都对彼此有恩,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间一荣皆荣,一损皆损。以公处来看,慈禧是当朝太后,皇帝生母,尊贵异常,他一个臣子奴才,难道挑唆皇帝去对付他地母亲么?一旦这事传了出去,大清一向以仁孝为重,皇帝居然用手段对付生母,天下士子百姓定会群起而攻之。

除了这些,更让和珅感到烦恼和着火的还有一人,那就是慈禧宠信地大太监安德海。这位安公公这几年来在宫中的权势越来越大,在他眼中除了自己的主子慈禧外,别人根本就瞧不上一眼,就连面对小皇帝的时候,他也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表面上恭恭敬敬,背地里却是阳奉阴违,瞧上去差不多快成二皇帝了。

而且,这个安公公和慈禧一样,权利欲极强,借着慈禧的威风竟然开始干涉朝政,引得朝中各臣子极度不满。可因为有慈禧护着,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暗中咬牙切齿痛骂一番,背地里为了各自前程却给安德海送礼拉拢,更使得他的气焰越来越嚣张。

最新全本:、、、、、、、、、、

经过妥协,和珅本打算建一条横贯南北的铁路线最后以破产告终,最后只能先试建一条从上海到杭州的小铁路,以满足商业运输上的需要。

留学生的定期派出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也在逐步完善,在和珅的支持和鼓励下,各处封疆或多或少地都以地方名义向海外派出幼童求学,而辜鸿铭也在和珅的安排下对这些幼童进行逐一登记,由朝廷留书做档,打算等这些孩子学成后委以大用。

学堂也是如此,朝廷先以军事需要在天津、大连等地建了陆军、海军教学堂。以留学官员和各军中善战的老将为师,向民间大批招收适龄学童。随后再以蒙学地方式,在各地建学,邀请精通新学之人传授中学与西方知识,以开民智。

当然,这些只不过刚刚开始,想要看到结果起码还得好些年后。可和珅却对这些投资巨大。但短期看不到任何好处的事信心十足,别瞧眼下这些就学的人在整个中国只占少数。但他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撒下的种子,总一天会生根发芽。

地方的面貌是日新月异,虽然在内陆的变化远远没有沿海各城那么大,可仅仅几年的时间,已经让洋务派看到了努力地成效。不过。在朝廷中,反对的声音还是有着不少,出于各种目地,不论是保守派还是皇亲贵族,为了各自利益,都不会放过打压洋务派的机会。

恭亲王奕訢的事,就是皇族权利之争的结果。奕訢被免去议政王职后,虽然还担任着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可他的权利却比以前小了许多,而且由于慈禧的暗中警告,让他只能收敛起性子来,在皇权之下委曲求全。

如果不是和珅及时出手相助,奕訢甚至可能被慈禧撤而不用,进而失去所有的权利。这件事。给奕訢地打击很大,一向心有抱负的他一心为国,没想到最后会被人猜嫉,落得如此下场。虽然最后官复原职,可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一落千丈,再加上他为了保证中央集权,对地方势力的挤兑,也引起了各实力派的不满,让他心灰意冷,不复以前的光彩。

对于这个弟子。和珅还是很上心的。奕訢作为皇族中最有为的亲王。对洋务派地作用非常大。为了重新扶起奕訢,给他竖立信心和威望。和珅努力奔走各处,调和洋务各派的裂痕,这才使得奕訢渐渐恢复过来。

不过,朝中依旧还有许多麻烦,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在皇帝、太后和宫廷之中。太后垂帘听政,这是当初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一个不小的隐患。如今小皇帝日渐长大,心智也开始渐渐成熟,同时他对权利的**也一日比一日地多。作为太傅的和珅当然都看在眼里,也暗暗感到欣慰,他有时候甚至觉得,等将来小皇帝在自己交道下长大后,成为一个盖世英主,再加上他对皇帝的影响力,一定能够使这个国家完全恢复到最盛世的状态。

可有时候,和珅又感到有些不安,这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太后的原因。两宫垂帘,东太后慈安性格平和,为人忠厚,应该不会是小皇帝将来亲政的障碍。可作为皇帝生母的慈禧却完全是另一种人,她这人权利欲极强,而且这些年来政治手段逐渐成熟,不论与国家大事还是宫中事物,都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而插手影响朝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