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狗官 > 第五卷 山河锦绣 第二十一章 少年皇帝壮志心

第五卷 山河锦绣 第二十一章 少年皇帝壮志心(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翁同龢胸有成竹地笑道:“这有何难?冯子才等人不正在镇南关么?法人不战就罢,如战定不会让他们讨得好去!况且,依我来看,法人此战意不在我大清而在安南,我们乐得静观其变,有何不可?”

翁同龢的理由听上去有些道理,朝中许多人连连点头,觉得能不打仗最好还是别打仗的好。国家经历了多年战乱,好不容易才迎来现在的太平日子,眼下是休养生息的时机,一旦和法国开战定会使得刚充裕起来的国库一扫而空,弄不好战败的话,还有可能落个割地赔款地下场。

同治可没想到这些,听了后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可他琢磨了一下,决定还是以战为上。虽然这仗究竟怎么打,他暂时没有太大把握,这绝对不能像翁同龢所说的坐视安南落入法国之手。一旦此例开了,周边各国定会对中国失望之极,人心所向不能不视,他作为一个皇帝,绝对不允许看到这个场面。

可这话,同治自己暂时开不了口的,他首先要得到朝中大部分人的同意才能下旨。所以,他把目光望向了和珅,求助着这个老师或许能帮他一把。

和珅早就等着这个时候了,心照不宣地看了同治一眼,在朝臣议论声声中,大步走了出来。

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安南的战事依旧在继续之中,军机处得到此报不敢专断,连夜就把奏折送到了同治手中。

这是同治亲政以来所面对的第一件军国大事,安南虽不是中国领土,可却是世代称臣的藩属。作为周边共主。无论是否出兵,中国必须要做个姿态出来,这既关系到中国在藩属中地尊严和地位,也关系到整个朝廷的体面和皇帝的权威。

同治细细看完这份奏折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打算立即出兵,协助安南王打退法国人,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好好知道他这个皇帝的厉害。

何况。现在战火已经烧到了边境,广西提督冯子才在同一时刻也送上奏折。言道法军已有逼近镇南关的迹象,让朝廷立即做好战争准备,以免给对手打个措手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同治极力赞成出兵的,这位少年皇帝可不甘心做一个庸碌地太平君主,他一直想在朝堂之中大显身手,再现祖宗时候的盛世雄风。

“皇上,奴才想问皇上和诸位大人三个问题,可否?”

“中堂有什么话就请直说,朕准了!”

不过。此事毕竟干系太大,其有三个国家,四方势力搀杂在中,同治又是刚亲政不久,在朝中地威信还不够,尚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乾坤决断的地步。所以,他第二日朝会上当场把此事提交朝议。让众臣王公一起决定。

“皇上,安南乃是我大清藩属,藩属有难,我大清当立即出兵!以安各国之心。如若不然,坐视安南落入法夷之手,会让天下向我大清之国心寒啊!”

倭仁讲究理学。可也是一个典型的大国主义者,在这种事上最看重的就是国家的尊严和各属国的想法,当同治刚开口让他们说说对此事观点时,他第一个就表明拉立场。

“倭大人此言差亦!”户部尚书翁同龢立即出言反对,他的理由是:“安南虽是藩属,却擅自收容刘永福之类地逆贼流寇。而且安南王未先向朝廷求救,反而先求助于刘永福,这本就是有过错在先。只此一点,朝廷就有理由不出兵,还能顺手让法国人好好教训安南王一下。如果能借法国人之手灭掉刘永福。除去心头大患,更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旦安南灭国。法夷顺势北上,这又如何?”左宗棠立即反驳,表示不同意翁同龢的看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