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色莫斯科 > 第2472章

第2472章(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安德烈·日丹诺夫代表都史达林向大会致词。他明确地指出,苏联文学是‘最理想、最进步和最革命的……’。

马克西姆·高尔基做了一个基调明亮的报告:‘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因其意识形态和社会的破产而陷入全面绝望,通过法西斯道路回到封建的中世纪的所有血腥尝试都告失败。我们是那注定要灭亡的世界的判官,我们坚决主张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斯大林的钢铁意志在不知疲倦地、奇迹般地工作着……’

作为与高尔基关系密切的布哈林,也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并在高尔基的要求下,担任了《消息报》总编的职务。”

“我的天啊。”

索科夫听到这里,不禁感慨道:“居然有如此大的订阅量。”

“很多原先订报的人死在战争中,也有些人离开了家乡,没有再订阅这份报纸,从而导致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了很多。”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我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份报纸的订阅量会逐步增加的。”

这时维尔纳忽然放下了手里的餐具,左右张望了一番,见附近几张桌子都没有人,才压低嗓门说道:“将军同志,我想问问您,您听说过布哈林吗?”

“米沙。”做完这件事之后,科帕洛娃见索科夫和维尔纳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谈,便对索科夫说道:“我先回房间去了,祝你一路顺风。等回到莫斯科之后,别忘记给我打电话。”

维尔纳望着科帕洛娃离去的背影,似笑非笑地问:“将军同志,不知这位姑娘是谁?”

“她叫科帕洛娃,是《消息报》的摄影记者,是奉命到这里来采访剧组的。”

“哦,她是《消息报》的摄影记者?”维尔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真是没想到,她居然在如此重要的报社工作。”

索科夫听维尔纳这么说,有些惊讶地问:“编剧同志,听您说话的语气,似乎《消息报》是一个了不起的报社?”

布哈林?!听到维尔纳提到的名字,索科夫想起这个名字来自电影《列宁在1918》,那个刺杀列宁的女特务就是布哈林指使的,影片中有一句在广为流传的台词是“瓦西里,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

想到这里,他缓缓地点点头,随后回答说:“是的,我听说过他。”停顿片刻后,又补充道,“是在电影《列宁在1918》里,当时史达林同志得知列宁可能遭受刺杀,打算赶去救援。谁知乘车出来时,正好遇到了布哈林,他向布哈林打听列宁去了什么地方,对方却给他指示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而导致列宁同志被女刺客打伤。”

“电影嘛,肯定会经过艺术加工。”维尔纳有些踌躇地说道:“有时播放出来的镜头,并不见得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对于他的这种说法,索科夫明智地选择了不追问,免得待会儿双方都会尴尬。他连忙岔开话题问道:“编剧同志,我是否知道这个人,和《消息报》有什么联系吗?”

“当然有联系。”维尔纳点着头说:“布哈林是著名的国务活动家、理论家、科学院院士,1929年因犯了错误而遭到批判,被撤销了委员的职务。1934年1月,他在会议上表示了忏悔,让大家紧密地团结在斯大林的周围。会后,他被重新当选为候补委员。并参加了1934年8月17日在莫斯科工会圆柱大厅隆重召开的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

“当然。”

维尔纳的话引起了索科夫的好奇心,“编剧同志,您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个报社的情况吗?”

“当然可以。”维尔纳倒是不介意向索科夫科普关于《消息报》的资料,不过在此之前,他要首先解决肚子的问题:“将军同志,我还没有吃早餐呢,如果您不介意的话,陪我再吃点,我会详细地向您介绍关于《消息报》的历史。”

几分钟之后,两人在一个角落坐下。

维尔纳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向维克多科普关于《消息报》的常识:“这份报纸1917年3月创刊于圣彼得堡,当时称《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消息报》,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报纸。十月革命后归布尔什维克领导,后迁到莫斯科出版。该报在国内建有完备的通讯网,并在国内42个城市同时印刷,订阅量大概有三百多万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