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逍遥侯 > 第1216章 纨绔的蜕变

第1216章 纨绔的蜕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马车,用来装载口粮兵器等辎重物资,从陆路集结的乡军士兵们,则需要靠两条脚赶到指定地点集合。

在李家军中,练兵纲要里面明确规定了,正规朝廷禁军每日必须完成一次二十里全武装性质的越野行军,并一直长抓不懈怠。

说白了,大军集合不起来,不能及时的拉出去作战,养那么多兵马做甚?

换作是以前,李中易的军令要先下达到州城,再从州城下给县里,在转到亭,最终送达村里。

这个效率就低得惊人了,整个公文的流程完整的走一遍,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如今,各州县的巡检使都是李家军的自己人,各亭各村的乡军,也都是自家的转职袍泽。

军令如山倒!在李中易的严令之下,沿途各地的亭长和村正,很快就组织动员了各自的队伍,十万火急的赶到了官道上,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施工。

封建军队,为什么干不过近代军队,其中最重要的区别,除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差距较大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快速的国防动员能力。

从希望走向失望的次数多了之后,芍药对于怀上身孕的心思,也跟着淡了许多,也许是绝望了。

和李中易别的女人都不同,芍药一直背负着叛主的原罪,她若是一直没有子女,在老李家后宅里的日子,恐怕比现在更加难过十倍以上。

这年月,后宅的女子,若无子女伴身,且不说旁人的白眼,她自己都会心虚,腰杆始终无法挺起来。

养别人的孩子,尽管有些别扭,芍药也是获益者,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准备让芍药收养杜沁娘肚里孩儿的事情,李中易暂时没和杜沁娘说,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

满清朝廷坐拥七八十万军队,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其中的核心,便是英军拥有超机动性的舰队,想打哪儿就可以打哪儿,而满清的国防动员能力是以半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英军已经打赢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满清的内陆军队还没彻底动员集结完毕,这个仗还怎么打得下去呢?

早在平卢的时候,李中易就着重强调了国防动员能力,各地的乡军也都在短时间内编练完成。

动员兵力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李中易十分重视水师的建设。不管怎么说,水路运输军队,这是既经济实惠,又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一种运载方式。

在总参议司的谋划下,各地的乡军都尽可能的依靠水路集结到指定地点。实在是没水的地方,也都根据需要,配备了足够数量的马车。

总而言之,李中易不乐意他的骨血,却只能散落于宅外放养,那对他来说,将是天大的遗憾。

一连五日行军,整个北征大军日行百里以上,速度可谓是快得惊人。

然而,天公却不作美,突降大暴雨,整个官道泥泞不堪,将士们牵着战马倒可以缓慢通行,青铜6磅炮却给堵在了路上的道旁。

这个时候,张复基提出的修车辙道的构想,恰好可以拿来实践。李中易果断的下达了动员令,命令官道沿途各县各亭各村的乡军,按照分段包干的原则,尽快修出车辙道,以便炮营及时通过。

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话的确是颇有些道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