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策行三国 > 第2469章 王平

第2469章 王平(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徐晃说,人多了,难以掩饰行踪,容易被人发现。军中粮食本来就有限,我带得多了,你们就不够,而且将士又会因负担太重,消耗太多体力。我只带一千人,三天的粮。如果能顺利攻取八濛山,自然有粮。如果失师不利,那将军也别指望我了,另想他法吧。至于我的死活,我自己想办法,四处游击,活下去应该不成问题。当初在汉中,前锋营经常这么干,野外生存能力很强。

在这种情况下,徐晃推测,曹操缺乏决战的动机,我军主动进击也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在没有远程打击力量的情况下被迫攻坚,只会无端的牺牲将士的性命,耽误时间。

因此,徐晃建议,不宜正面进攻,应该出奇兵制胜,从旁道奔袭宕渠城。

黄忠深以为然,看看阎圃、李严。“先生,正方,你们以为如何?”

阎圃微微颌首。李严有些勉强地点点头。“徐将军,你可有合适的地点?依你所说,曹操一路设伏,早就做好了准备,我军出奇,会不会正中他圈套?”

徐晃在地图上指了指。“八濛山。”

“何平从小受苦,性情内敛。他心里究竟想什么,一般人很难猜测。他从军这么多年,从一个什长累迁至都尉,很少犯错,与同僚来往也不多,我没听说过谁能和他交心。”

徐晃点点头。“多谢先生提醒。”

阎圃见状,没有再说什么。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如果徐晃坚持要用何平,他总不能反对,否则徐晃会以为他舍不得。何平虽然有能力,可是这个人太难相处,在张鲁部下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黄忠与徐晃商定,三天后进兵七道岩,与曹操接战。这一战规模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能胜,不能败,必须打出吴军的士气。

徐晃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阎圃一愣,随即眼睛一前,盯着徐晃看了看又看,笑道:“看来这些天徐将军对曹操手注的《孙子兵法》做了些研究,这可真是出其不意,攻其必救。”

李严盯着地图看了又看,也不得不佩服徐晃的胆大心细。八濛山还在宕渠之南,曹操准备再充分,也不可能想到徐晃会绕过宕渠,奔袭身后的八濛山。但八濛山的位置又很重要,占据了八濛山,就切断了曹操的后路,从江州方向来的援军、辎重都将受阻。为了自己的生存,曹操不得不反过来进攻八濛山。

如此一来,双方都没有长期对峙的资本,只能速战速决。

反复讨论后,黄忠接受了徐晃的方案,并由徐晃亲自执行。他本人则率主力正面进逼七道岩,吸引曹操的注意力,为徐晃提供掩护。

黄忠要徐晃多带些人,多带些粮,却被徐晃拒绝了。

这几天,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周边的地形,知道曹操本人已经离开宕渠,率部赶来宣汉,但他进兵到中途,得知吴军已经进驻宣汉,便停下了,既没有前进到七道岩,与张任会合,又没有退回宕渠。

这不合常理。

首先,宣汉只是一个小县城,即使曹操有意占据宣汉,让他们无法前进,也没有必要亲自出战。从宕渠到宣汉有一百五六十里,又是逆水而上,中间还要经过几道山岭,长期据守的粮草要从宕渠运来,补给线不仅长,而且难以防守。

其次,在宣汉已经被他占据的情况下,曹操为什么没有退回宕渠,他在等什么?从种迹象来看,他就是想借助地形,节节阻击,消耗我军锐气和粮食,逼我军断粮自退。

从已知的地形来看,从七道岩到宕渠,至少有五处可以防守,尤其是七道岩与宕渠北的滚龙坡,更是易守难攻之处。张任火速进兵七道岩,曹操滞留不退,很可能就是掩护在滚龙坡准备防守工事的人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