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超级学霸 > 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

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范宁,我觉得不错啊!你怎么觉得不好?”

“有个前辈告诉我,看太湖石就像看人一样,要精致、要有美感,刚才那块石头虽然像骆驼,但你不觉得有点粗笨吗?”

刘康挠挠头,明明很好的一块骆驼石,哪里粗笨了?

范宁没有再解释,这种美感其实是一种阅历,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只有美好的东西看得多了,才能体悟出来。

范宁不知看了多少名画,多少雕塑,多少摄影、多少设计,美感在他心中才有了厚实的沉淀。

这个价格当然是收藏价,不是奇石馆的收购市价,更不是小摊贩的价格。

范宁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在小摊上淘到一两件精品,然后用收藏价卖给周鳞,就算周麟不要,也可以介绍给圈子里的其他友人。

当然,周麟的眼光很高,想赚他的钱并不容易,只有真正的精品他才看得上眼,这种精品却又是可遇而不可求。

“范宁,那块石头不错,你看,外形很像骆驼!”刘康指着一个小摊上的太湖石低声道。

范宁笑了起来,一块太湖石好不好,可不是光看外形,还要看内在的纹路,外形瘦皱奇峻,玲珑剔透,最好内在孔洞相连才是精品。

宋朝可不像后世那样信息爆炸,一件物品很容易得到公允价格,这个时代,一件物品的价值往往在于买家是什么人。

大店之所以叫大店,就在于他们有渠道,能接触到有钱的大客户,东西卖得出高价。

比如周麟买的双洞破晓,在奇石馆花了三十两银子。

同样的东西,在小摊贩手中绝对卖不了三十两银子,最多一两贯钱,普通读书人,谁舍得花三十两银子买块石头。

而大店收购小摊贩手中的石头,也就是一两贯钱的价格,高额利润都被大店赚走了。

好在宋朝造假才刚刚开始,不算很严重,到明朝后才开始大规模造假,形成了产业。

再向后,真正亿万年形成的太湖石已经没有了,几乎都是人造太湖石,太湖石才跌下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以至于随便某个公园,都能看到几块。

范宁走上前,摊主是个很精明的老者,他连忙笑道:“小官人看看这个骆驼,品相好啊!昨天才从太湖里捞出来。”

范宁拾起骆驼看了看,是太湖石不错,但有点粗陋,品相很一般,属于下品。

他摇摇头,又去下一家。

对于周鳞那样的富豪,他们只要精品太湖石,几十两银子对他们而言,实在算不了什么。

宋朝文人对观赏奇石的痴迷已经到了一种病态,一点不亚于对茶的痴迷。

这里面玩到极致的就是皇帝宋徽宗,为了攫取江南奇石,他不惜开征花石纲,多少富贵人家因此倾家荡产,将富庶的江南糟蹋得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方腊造反。

范宁昨天和前天又去找了周员外,周麟给他讲了一些品石辨玉的基本入门方法。

周麟同时也答应他,如果范宁能拿出像七星望月那样的精品,他会给一个好价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