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纯情小衙内 > 第502章 风向突变

第502章 风向突变(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卫大太子一走,他的招贤令也被叫停,甚至负责招贤的几名东宫官员都被秦王训了一顿,其中两人还挨了板子,那可是打得屁股开花,血淋淋的好不吓人,没几个月的时间调养,都难下床走路。

这是不是又一个太子失势的信号?

一众请辞的元老重臣都被秦王挽留,他们达到了目的,已等于是获胜,自然也顺水推舟,不再提请辞一事。

此事之后,秦朝堂又恢复以往的平静,所有文官都为了民生问题拼命的努力工作,给人和睦团结的好印象。

不过,在一众官员心中,他们隐隐觉得风向似乎有点改变,善于投机钻营者开始为了前途考虑,这站队的问题可是很重要,站对了队,就是从龙之功,前途一片光明,站错了队,轻者前途暗淡,或者丢官,重则掉脑袋。

唐素娥和郑萼师徒在周帝国原本就已经站稳脚跟,郑萼更以内媚之术勾住周王楚望江的魂魄,独宠后宫,暗中拉笼发展了一股势力,玄月带着残存的玄素居弟子到来,更壮大了玄素居的势力。

黑虎军团在赫进的统领下,历经不少场大战,早已被锤炼成百战雄狮,二十万周军攻势虽猛,但短时间内别想攻破宾州郡城。不过,由于主帅赫进遇刺重伤,军心肯定不稳,需重派一员大将镇守城池,并把赫进接回国治疗。

卫煌独断专行,命卫大太子交缷监国一职,即日率中央军团前往增援,没有他的命令,直至边关平稳方能回国。

这道圣命颇耐人寻味,因为这平稳的问题可大可小,全看卫煌的心情,因此可以理解成,没有卫煌的圣命,卫大太子只能呆在舒州等占领区,不能回返长安。

更激进一点的理解,秦王迫于一众元老重臣的压力,或者对太子殿下那种破坏规矩的行事作风颇为不满,因此敲打敲打他。

元老派和代表了太子一系的少壮派之前就小有争端,只不过没有闹得出格,自这事之后,两派的矛盾开始有所激化,在朝堂上的争端逐渐显现,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在大陆各帝国打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大秦全力休养生息的期间,接连发生的几件小事让原本平静的秦廷再起波澜。

都城长安所辖的林华县主簿汤显同因贪污被查,畏罪自杀。天水县的问题更严重,上到县令主簿,下到县尉捕头都串通一气,大肆贪污,因分脏不均闹了内哄,捕头商羽一怒之下把县令主簿干掉,畏罪潜逃,被追捕的官军乱箭射杀。

上述两桩案件只是地方官员贪墨的问题,漓县发生的事件则属严重事态,差点闹出民变,以至于惊动朝堂,秦王卫煌钦派特使彻查。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太子殿下开始失势的信号。

太子殿下生有子女后,太子殿下已不是大秦帝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秦王有了选择,如果他不爽,可以废掉太子,或者太子出了意外挂掉,都可以另立其中的一位太孙为继承人。再往坏处想,如果太孙也出了意外,实在没有男丁继承,可由皇后代掌执政,或推举郡主或公主为下任继承人。

王族之中,为争夺帝位,父子相残、手足相残的事儿多不胜数,太子殿下兼任骠骑大将军,掌全国兵马,对秦王卫煌来说,可是一大威胁,因此,就不难理解卫煌为什么会发出这道圣命了。

接到圣命时,卫大太子没往深处想,但经巫悠、田策等人一分析,他不禁大皱眉头,进宫欲见父王,不想卫煌突然称病,拒见任何人,就连母后苏月皎也只是匆匆安慰了几句,便挥手赶人,这让卫大太子极为郁闷。

圣命难违,卫大太子带着满腹的牢骚和疑惑,集结中央军团的五万将士后,率大军前往居云关,乘战船渡江,赶往宾州郡城增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