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617章 616月港

第617章 616月港(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了三国时代,中国的航海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虽说黄河流域依旧十分重要,也依然是全国的忠心,但长江的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孙权制定了“据长江保江东”的战略,不惜血本,大力发展东吴的造船业。

东吴强大的造船技术,也被孙权运用在了航海业之上。

在收复交州以后,孙权多次派人南下,其船队规模甚至高达上万余人,形式和郑和船队类似,都具有国家属性。

不过魏广德最关心大事,还是自己上次提到的在福建择一良港尝试开海贸的建议,只是涂泽民信里的答复却让魏广德看的直皱眉。

涂泽民不反对择一港口进行尝试,但不认为开发试点就应该选择良港,几乎直接否掉了魏广德想在泉州开海的想法。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或集团想要发展,就不能闭门造车。

与外界接触,同他人交流技术心得,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是一个国家能始终强盛的必要因素。

实际上,古代多数王朝,都懂得与外邦进行往来。

魏广德心中并无把握,他担心信中,涂泽民会把这事儿推到浙江或者广东去,毕竟两地还有市舶司的底子,做起这件事儿来自然方便许多。

没有马上拆信揭开心中的疑惑,魏广德只是把信收入怀中还是按照惯例先回后院看望母亲和妻儿,换上常服后这才到了书房。

在忐忑的心情里,魏广德拆开书信,入眼两段话就让他顿时放下了心。

信中一开头,涂泽民就表达了他支持魏广德的理念,即“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观点。

有了这个思路打底,魏广德当然就不担心了。

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盛唐幻世下的多国遣唐使、宋朝设立市舶司来发展海外贸易、以及明王朝的郑和下西洋,都一次又一次论证了这个道理。

据《淮南子》记载,秦皇嬴政统一天下后,便多次派人进军岭南之地,因为当地的“犀角、角齿、翡翠、珠现”,都是他所需要的。

据《后汉书》记载:“旧交趾土多珍产,明现、翠羽、犀象、琦帽、异香、美木之属,无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赔,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

不难发现,造成海外贸易兴盛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海外进口的独有货物,成功受到了豪门世家的青睐。

正是因为他们的追逐,才导致这些“舶来品“成为了贵族阶层象征身份的稀罕物儿。

而之后,涂泽民又详细分析了福建的情况,大量引用原福建巡抚谭纶的看法,“闽人滨海而居者……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如果“一切禁罢……衣食何所从出……何不相率而引为盗也”。

看来这个涂泽民不是个迂腐之人,懂的变通的道理。

实际上能在朝中为官的人,大抵都明白变通,只是许多人把心思放到别处,比如如何明目张胆的捞银子,而少有把心用到处理政务上。

面对大明各地发生的各种情况,大多都是选择翻找前例进行处理,以为自己这么做就是四平八稳,不会出差错。

殊不知时代在变化,适合以往的政策在当今未必奏效,或者效果会大幅减小,直到将来会彻底失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