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725章 824应天巡抚海瑞

第725章 824应天巡抚海瑞(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搞这么多,还要通过吏部文书来举荐,目的还不就是为了不引起张居正的注意吗?

所以,在他们表达了意见后,三人都齐齐看向张居正那里。

而张居正也在思考此事。

说起来,应天巡抚官职虽然重要,算是京官,可是毕竟是外放出去的,对朝局影响有限。

张居正很想从自己派系中找人出任,可说道疏浚河道、兴修水利,貌似也缺乏这样的行家。

辖区屡有增减,最大时下辖应天、承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平、池州、徽州、宁国、安庆十一府以及广德一州。

应天巡抚早期驻南京,借居会同馆,成化时另建公署,迁出会同馆。

嘉靖后,每遇风汛则驻苏州,称行台。

而到了万历年间,应天巡抚官署也曾回迁南京句容,后又搬回苏州,来来回回变动数次。

历史上也因为管辖范围和驻地的变化,所以史料上对此官职记载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应天巡抚外,还有苏州巡抚、苏松巡抚、南畿巡抚、江南巡抚和吴抚。

“海瑞。”

海瑞现在名气是真的大,一是当初给嘉靖皇帝上《治安疏》,差点丢掉性命,他在家里备上棺椁一事早就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还扩散到大明其他地方。

二就是他的出身,以举人身份已经位列朝堂四品大员,这在以前也是很难想象的。

明初这样的官员还有机会冒头,可是大明建立早已过百年,举人已经很难有出头之日,所以大多能做到七品就算到头,混得好的也就是六品顶天。

不过大家也知道,海瑞升迁的主要原因还是第一条,之后的升迁也是因为有清流的造势。

称吴抚,是因以苏、松为中心的这一地区为古代的吴国和吴郡之地,时人也习称苏州府为“吴郡”而得名。

但不管怎么说,应天巡抚虽名为巡抚,可因有“提督军务”四个字,其实质已经和总督齐平,可看做封疆大吏。

“吏部报上来的是海瑞,通政司左通政,大家议一议,可否?”

李春芳等人来齐后,把吏部文书交给陈以勤,然后传递下去,等众人都看完后,他才开口说道。

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自然都表示没有异议,这事儿本来就是他们在暗中操纵,到这个时候要是出言反对才是脑袋进水。

好吧,四品官员已经不在吏部可以左右的范围内,当初报上来时,内阁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认了,也算是对他上《治安疏》的褒奖。

“来人,请几位大人来我这里议事。”

李春芳并没有打算自己就把人给定下来,还是打算召集内阁阁臣商议下,说是通个气也行。

明代应天巡抚权势尤重,官职全称“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是明朝时期在南直隶的南部地区设置的巡抚,管理当时全国粮储税赋最重之地。

应天巡抚宣德五年始置,负责督理江南地区粮储,初以侍郎等官任之,景泰后定以都御史出任,嘉靖时加提督军务衔,统领军民抵御倭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