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344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344节(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像后世,自己给自己发个奖,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是非常平常的事,那个企业不这么干的?

去一些企业的荣誉室看看,那些放在漂亮玻璃柜里的奖杯奖牌中90%都是自己发的,剩余的9%来历不明,真正有含金量的连1%都不到。甚至有的企业更搞笑,所有的奖杯奖状都是野鸡货,随随便便从义乌那边买来的,要什么款就有什么款,要怎么高大上就怎么高大上。

当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郑国元可以说是实施了一个创举,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推广市场的念头居然成了某行的祖师爷,当十几年后,各式各样的荣誉铺天盖地,成了笑话的时候,回想当年自己给宋援朝提的建议,郑国元就觉得着实可笑。

宋援朝考虑了下欣然同意了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而且既然要搞就不能单单搞饮料一款,索性把司特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弄上得了。

至于什么奖项,这个也不难。

健力宝可以通过奥运会成为“东方魔水”,那么司特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国际”评定和奖项来扩大影响力。况且司特公司本就是合资企业,有美资的背景,只要有光环在身,让人信服力就更甚了。

宋援朝根本就没想到郑国元会出这么一个主意,当他听完后心里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可仔细想想,郑国元这个办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要知道后世所谓的产品奖项多如牛毛,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社会上成立的林林种种各式各样的协会、机构比比皆是。

这些协会、机构不干别的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就是每天拿着电话本翻里面的企业名册,然后给对方打电话或者发传真,告知对方的某某产品在评定中获奖了,只需要付XXX元评定费,就能把奖状奖杯给他们寄过去……

郑国元对宋援朝说的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他当初也是这样谋划的,如果能给他多一点时间,他有足够的信心把泉林厂搞成金陵当地的著名企业,哪怕不如司特公司,但也能挤进第一梯队和司特在本地和周边地区扳扳手腕。

可惜了,一切风去云散,后来发生的事让郑国元根本措手不及,不仅丢掉了厂长的职务,最终无奈出走加入了司特公司。

郑国元当初想过,等厂子搞起来后怎么做这个市场,鉴于泉林厂的规模和资金不足,有些市场手段郑国元不容易做,就算打广告也要精打细算,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泉林厂的底蕴差,又没司特公司这样的背景和雄厚财力,郑国元只能用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广告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又怎么吸引消费者就有些讲究了。

正是如此,郑国元想到了以产品名气为主的法子,目前许多有名的大厂在打广告的时候都会在广告词中加上一句“本产品获得XX荣誉”的话。然后突出该产品是市优、省优乃至部优的重点。

这样的骗局开始骗了不少人,一些企业接到消息后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汇了款,从而拿钱换来一张印刷精美的奖状或者奖杯(奖牌)。然后拿着这玩意大肆宣扬,市场效果居然不错。

当然了,这种骗局开始还是很有效的,毕竟那时候大家对相关所谓的“协会”、“机构”还是比较信任,公信力也强。可时间久了,随着奖状奖杯奖牌的越发越多,这些玩意就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当“荣耀”能拿金钱能够换到的时候,荣耀就发生了质变,再也没有人去信了。

而现在这种情况还没发生,电视电台上一些企业打出来的广告里所谓的市优、省优、部优可是实打实的,半点都不惨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特公司的产品突然打出了什么全美食品协会又或者泛太平洋饮料博览会评定,甚至全球行业金奖的荣誉,再加上一定的媒体推广和鼓吹,那么其影响力就足够。

越仔细琢磨,宋援朝觉得郑国元提出的这个办法还真是不错,再说这个办法的可行性也非常强。

郑国元的目的就是如此,但以泉林厂的情况,别说什么省优部优了,哪怕去评定一个市优也非常困难。

既然评标不了,那么这条路就不通了么?当然不是!郑国元绞尽脑汁琢磨着办法,最终通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故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捏造一个国外的奖项出来给自己厂子和产品贴金。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开始打开,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观点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尤其是像欧洲、美国这样的先进资本主义社会。在思想改变的同时,对于外国人认可和推崇的产品同样爱屋及乌,郑国元这个办法正是利用了国人的这一点心理,如果一切没有发生改变,等郑国元把泉林厂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用这个办法让泉林厂名声大噪。

可惜了,这个想法已经不可能再实现了。但郑国元这两月发现健力宝借着奥运会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东方魔水”时,危机感顿时袭来。

考虑到目前健力宝的竞争和巨大威胁,司特公司必须做出反应,稳住市场和健力宝进行抗衡,郑国元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他当初琢磨出来的招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