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子仪进京

第五百三十五章 子仪进京(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虽然政事堂实际是由李庆安推举任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事堂就是李庆安的私人幕僚团,事实上,政事堂依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这是汉唐乃至宋朝的传统文官制度的特点,文人政治集团从来都不会是皇帝的附庸。

郭子仪取出一本奏折放在桌上,推给了裴旻,道:“我这几年不断鼓励将士开垦土地,已经累计有军粮田五千顷,另外,我在九原一带推行军牧场,不仅是放马,主要是养牛羊,提供将士肉食,所以十万大军我勉强能养得起。”

裴旻拾起奏折看了看,这是副本,正本应该是递给了兵部,但奏折的抬头却是致政事堂,一般而言,节度使是向皇帝负责,当皇帝只有两岁时,政事堂便是最高权力机构,郭子仪向政事堂汇报也无可非议,但现在除了政事堂之外,还有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其实就是文武分家,文由政事堂管辖,武由大元帅过问。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来,作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应该向大元帅李庆安汇报军方的事务,而不应该是向政事堂汇报。

至于兵部,它只管军官累功升迁和内地府兵,当内地府兵彻底败坏后,兵部也就成了一个摆设,军官累功升迁也是各地节度说了算,兵部不过是进行一下补登记。

裴旻不知道郭子仪的真实用意,在没有和李庆安事先商量之前,他很谨慎,担心自己会越权,便把奏折又还给了郭子仪,笑道:“老将军重视屯田,减轻朝廷负担,令人佩服,前几天大元帅赵王殿下还告诉我,他对朔方军的补给忧心忡忡,让朝廷准备军粮,想不到我们的担心竟是多余。”

李庆安领教了郭子仪的绵里针手段,他也不由佩服这个老将的韧劲,当然,郭子仪和安禄山不同,也不同于李隆基的敌视,他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就算他不愿意投靠自己,那他也能成为一个盟友,相反,他和郭子仪火拼,倒是很多人乐于看到的。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到了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投降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降汉不降曹,今天郭子仪进京,两者是何其之像也。

.......

郭子仪进京后的表现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进京后第一个拜访之人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兵部尚书王缙,更不是李庆安,而右相国裴旻,不过想想大家也能释然,裴旻虽然不是军方高层,但他毕竟是右相国,百官之首,地位高崇,郭子仪首先拜访他也是情理之中。

裴旻今天正好请假半日没有上朝,他有些感恙,这几天头脑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实在支持不住了,便请假在家休息,本来是打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临时得到消息,下午政事堂要讨论四匦的正式运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裴旻说得很含蓄,他就是在暗示郭子仪,李庆安是大元帅,他应该把李庆安的名字添在奏折上,郭子仪明白了裴旻的意思,他淡淡一笑道:“相国有些误会了,其实军中也有文武之分,文指后勤粮草、士兵招募、表功升迁,而武是指调兵打仗、军队布防,如果涉及到打仗之事,我确实应该向大元帅述职禀报,但我这次进京,一是觐见太后和新帝,其次是和政事堂商量一下物资粮草以及军户安置问题,所以只要向政事堂会商便可以了,暂时涉及不到大元帅的军务。”

“原来如此,看来我是多虑了,那好吧!我会安排政事堂和老将军会商朔方军事宜。”

至此,裴旻已经明白了郭子仪进京的用意,他是向政事堂效忠,而保持与李庆安非敌对的关系。

.........

郭子仪告辞走了,裴旻再也无心休息,他立刻起身前往大明宫中书省。

可就是这半日,还偏偏遇到了郭子仪进京来拜访他,尽管身体不适,但裴旻还是强打精神在府上的贵客厅接见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进客厅便抱拳歉然道:“卑职不知右相国身体不适,鲁莽前来打扰,请相国恕罪!”

裴旻笑着摆了摆手道:“老将军不必歉疚,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在家也休息不了,要么是写奏折,要么是想着朝中之事,总之,没有自己私人的时间,老将军没有打扰我,来!请坐下。”

裴旻请郭子仪坐了下来,一名侍女给他们上了茶,裴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我想先问一下朔方军的给养问题,老将军真的不需要朝廷供粮吗?”

“这也是我这次进京想和政事堂商议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