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犁汉 > 第五百二十章:铜雀

第五百二十章:铜雀(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比如说青州的曹操就是这样。

曹操没来之前,青州生民离乱,惨遭兵灾。但是曹操平定了其他诸侯,稳定了青州的局势,为百姓提供了生产生活的环境。

那原先该死在兵乱中的百姓,自然对曹操感恩戴德,因为是他活了自己。

兄长刚刚战死,弟弟就被拉去挖沟渠。而现在又听说朝庭要去打苦寒的辽东,那就更是有死无生了。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就连河北都能感受到比过去要更冷了,而现在莫名其妙去打更北方的辽东,那不是更冷?

虽然现在出征是在夏末,但谁知道冬天前能不能打完?所以,百姓有怨气是很正常的。

而张冲也明白这种趋势转变的背后,是家国二元的矛盾。

对于张冲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家国往往都是一致的。正如那句:“没有国,哪有家。”所说的,现代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

原先为了深固根本也就算了,但现在随着夏耕已经结束,河北已经有了足够的民力来发动一场军事行动。

这个时候不先支援豫州黄巾,打击袁绍,却先去伐辽东?

于是,他们不理解张冲的这个决断。

而除了张冲这些核心智库、武力不理解外,就连底层的黔首百姓们也不理解。

最近,飞军内卫上报给张冲一首歌谣,内容是: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家是家、国是国,有时候一致,但往往大部分时候是矛盾的。

就以河北黔首来说,他们守卫乡梓责无旁贷,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但去辽东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而且这种矛盾随着汉室崩塌后,将会越来越严重。

各地黔首都是因各地强人的保护而存活,所以各州强人就对治下民有恩,而这种恩义一长,那各地黔首就只见其主,不见天下。

如此,人心一散,这天下自然各为其主。

“我兄征河北,毙死青山下。今我通沟渠,又困人公堤。方今天下乱,唯我河北宁。舍家去辽东,此身无可保。舍我一顷地,便要三代报。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生儿诚不孝,添为异乡鬼。请家祭白皤,引我孤魂回。”

当时董昭送张冲此歌谣的时候,就说这定然是河北境内潜伏的豪强余孽怨望所作,说他必会查明。

张冲当然不怀疑董昭的判断,因为这样的歌谣只有那些世家子弟才能作出。但他更看到的是这首歌谣之所以能传播的如此迅速,却恰恰反应了某种民意。

换句话说,这歌谣的编造者敏锐的看出了河北黔首现在心境的一个转变,那就恩薄怨积。

就如歌谣说讲的,泰山军是给了他们一份传宗接代的基业,但这份基业的代价太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