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混在东汉末 > 第0190章 茂陵荒烟

第0190章 茂陵荒烟(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卢植非常郁闷,这个结果对他来说很难接受,倒不是因为丢了官,而是这么不明不白的让他很不高兴。他还要上书自辩,后来卢慎劝他说,你别上书了,说你坏话的就是中常侍袁赦。

卢植这才明白,原来在他背后下黑手的还是袁家的人,归根到底的原因却是刘修和袁家的冲突,特别是和马伦的冲突。他气得差点吐血,却不好去向袁隗、马伦说理,只好把气撒在刘备等人身上,说他们学问荒疏了,天天让他们读书,一旦有什么过失,就让他们在院子里罚站。

刘修明白了,这哪里罚卢慎和刘备呢,这是对我有意见呢。他想了想,决定立刻去拜见卢植。经过中庭的时候,卢慎拉住了他,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他,请他在和卢植说话的时候多多忍耐。刘修笑了笑,点头表示自己心里有数,然后施施然的进了内院,上了正堂。

卢植独自一人坐在堂上,正在读书,不过刘修看得出来,他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大概是从仆人们的口中知道他已经回来了,特地在这儿等着的。

张则一回太守府,立刻请来了属吏士孙瑞,把自己的意思一说。士孙瑞吓了一跳,犹豫了半天不敢写。士孙家是扶风大族,他的父亲士孙奋家财一亿七千万,梁冀向他借财五千万,结果他只给了三千万,梁冀大怒,示意当时的右扶风把士孙奋兄弟一起下狱打死。经此一变,士孙家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生怕再惹出祸事来。

见士孙瑞不敢写,张则胸口一拍,你写,有功是你的,出了事我一个人担着。见张则这么说,士孙瑞知道不写是不成了,只得勉为其难,花了两天的功夫,终于写出让张则满意的奏疏,张则当着士孙瑞的面亲手誊抄了一份,封了泥,用了印,然后把原稿还给士孙瑞,这个你自己收着,将来立了功再拿出来。

张则随即将奏疏用快马送往洛阳。

刘修游览了渭原上的诸陵,回到槐里后,得到张则的消息,知道奏疏已经送出,非常高兴。与此同时,曹鸾的悔过书也已经写好了,刘修看了一遍,觉得算是检讨深刻,也让人送往洛阳,同时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意见稿。他自己却没有回去,而是赶到长安城呆了大概半个月,完成了写生任务之后,才带着一大叠画稿赶回洛阳。

一进步云里的家门,刘修就感觉到气氛不对,卢慎、刘备等人像孙子一样站在院子当中,张飞、毛宗和唐英子躲在屋里,看到他一脸的喜色,却不敢大声说话,只是拼命的招手。刘修大疑,走过去先捏了一下唐英子的脸颊,一边让许禇拿礼物,一边笑道:“没进宫去陪太后玩?”

刘修解释了一下洛阳的情况。太尉陈耽被免之后,没有几个人敢做这个太尉,按例,太尉去职,司徒顺序为太尉,但是袁隗却以自己不谙兵事之名坚辞。袁隗不敢当,司空许训更不敢出头,其他人更是连想都不敢想,说来说去,这个机会就落到了段颎的头上。要论兵事,谁还敢说比段颎更强?护羌校尉田晏、护乌桓校尉夏育两大重将都是他当年的司马,而最近在洛阳闹得最凶的刘修更是夏育曾经的属下,与夏育一起打赢了宁城之战。

刘修原本也是希望段颎能成为太尉,但是他现在不这么想。

原因很简单,段颎对付羌人用的是屠杀的手段,一举荡平了东羌,听起来的确让人很爽,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羌乱还在延续。如果让他做了太尉,他说不定会力主对鲜卑人大开杀戒。刘修不反对把鲜卑人全给屠了,但是他现在看到了更多,也想到了更多,他知道,至少在目前,重症缠身的大汉并不具备征服鲜卑人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让段颎任太尉,风险系数非常高。更重要的是,段颎是宦官一系,他一旦做了太尉,对目前微妙的权力均衡非常不利。看起来段颎上台对刘修有利,但是刘修却不想因此让宦官一系超过士人一系太多,否则他就不好从中做小动作了。之所以和袁隗和解,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除去段颎之外,有实力做这个太尉的,就是三明之中的另一个,张奂张然明。

唐英子接过礼物,却顾不上开心,急切的提醒道:“大哥哥,卢先生回来了。”

刘修一愣,这才知道气氛怪异的原因了。

他有些奇怪,卢植庐江太守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回来了,一回来又是这么大的脾气?

张飞连忙把经过解释了一下。刘修离开洛阳不久,卢植突然回到了洛阳,却已经没有了庐江太守的官职,而是作为一个待罪的官员回来述职的。回到洛阳之后,司徒府也没给什么处理意见,就让他在家呆着,卢植一呆就是半个月,这才急了,赶到司徒府一打听,这才知道他之所以被免职,是宫里有人说他平定庐江的盗贼时有勾通盗贼的举动,他一去盗贼就散了,并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他和盗贼有勾结。

卢植如何能受得了这个污蔑,他立刻上书自诉,可是上书如石沉大海,也不知道是天子看到了没反应呢,还是根本没看到。卢植急了,只好让儿子卢慎在太后面前为他辩解,太后倒是好说话,和天子通了个气,天子下诏拜卢植为议郎,还到东观去校书,至于庐江太守任上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张奂有战功,有学问,他在尚书上的造诣即使一般的儒生也不能望其项背。但是他在士人中的名声并不好,一方面是因为他以战功出仕,是武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建宁元年窦武、陈蕃之所以死在宦官手中,与他被宦官蒙蔽有很大的关系,他在军中的赫赫威名成了北军倒戈的重要因素,虽然他因此后悔莫迭,拒绝了封侯,以后又多次为窦武、陈蕃申诉,但是士人还是不愿接纳他,哪怕他后来也因为得罪了宦官而遭到禁锢。

张奂现在也遭到禁锢,一直闭门不出,如果能让他出任太尉,实际上就表示天子将要开党禁,重新启用党人,对于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让步,万一被党人们会错了意,再次猛烈抨击朝政,让天子下不了台,那可就麻烦了。

由谁来提议,这个人选非常重要,成了,他将是党人的救星,败了,他就是替罪羊。刘修不想做这个出头掾子,他选中了张则。张则不是党人,他甚至不是经学出身,由他出面,不会让天子感到抵触,而且他的治绩很好,天子对他印象非常不错,相对来说,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算是不接受,也不至于大发雷霆,象处理曹鸾这样处理他。

当然了,要想把事情办成,这些还远远不够,这封上书怎么写就非常重要,要是还象曹鸾那样写,十有**还要坏菜。刘修的目的就是打消张则的那股戾气,希望他从大局出发,既把意思表达清楚,又不至于触犯天子的逆鳞。

张则明白了,他虽然觉得刘修这么做有些推他下火坑,自己躲在后面看戏的狡猾,但是并不在意,他很爽快的答应了刘修的请求,表示立刻上书天子推荐张奂为太尉,并尽量把话说得婉转些。刘修非常高兴,两人又说了一些闲话,这才分手告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