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魏文魁 > 第十五章、君不宜择

第十五章、君不宜择(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拐个弯子表一下自家的功劳,继而又说了“以谁为嗣,陛下家事,为人臣者不当妄言;用何制度,此国事也,臣必竭诚驽钝,为陛下谋之。”

我作为魏之重臣,当然应该在制度建设方面竭尽全力,但至于你究竟把帝位传承给谁,我就不好多说什么啦——只要别太离谱,我等还是三缄其口为好。

曹德闻言,连连点头“宏辅所言是也。”所以我也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皇帝您自己瞧着办吧。

曹‘操’多少有点儿哭笑不得,便即质问“若朕所择,卿等皆肯竭诚效命否?”不管我最终把帝位传承给哪个儿子,你们都能象‘侍’奉我一般忠诚地‘侍’奉他吗?曹德、是勋赶紧躬身表态——这不废话嘛,那是必须的!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说既然你们不想多说,那我也不好‘逼’之过甚,咱们再来谈谈相关别的问题吧——“若废子修,如何处之?”

对于荀攸所言“三不可立”,是勋提出了反论,他说我也同样不敢说谁可,可是对于谁不可,却有相异的见解“‘嫡子在庶不可立’,关乎礼法,臣不敢妄议也;.。然‘儿辈在孙不可立’则未必然,昔汉昭帝薨,儿辈俱在,霍光先废昌邑,乃立宣帝——宣帝,武帝戾太子之孙也,于昭帝亦孙辈,然终能绍继其统,成‘昭宣之治’……

“三云‘冠者在稚不可立’,宣帝岂非稚儿耶?又非嫡子,武帝悍然而立之,汉亦因此复兴也。”所以说荀攸的后两个“不可立”,都能找出反证来,结果都还不错。

曹‘操’闻言,沉‘吟’不语。曹德却当即反驳道“宏辅此言无理。昭宣圣君,乃能改武帝之政,与民休息,终成大业,非可以常理目之也……”这立孙、立稚,结果还‘挺’不错,只是偶然事件而已,不能够作为后世的殷鉴啊。

况且——“昭帝天‘性’聪敏,十四岁即能破刘旦之谋,若其不然,霍光必毙,汉乃‘乱’矣,何得‘昭宣之治’?”

是勋说小孩子确实大多不懂事儿,可是成年人也未必就一定懂事儿啊“去疾以为,昭、宣有霍光辅之,乃可更武帝之政,以成大业。然殷有箕子、比干,吴有伍胥,赵有李牧,其君得非冠者耶?而皆不能用善,乃致国亡也。”

曹德说你要真想废黜曹昂,那就封他一个大国,让他尊荣安养吧。他即便不入你的法眼,也终究没有太大过错,再加上你们父子感情向来甚笃——要是闹出什么天伦惨剧来,那就不好啦……

曹‘操’说“朕自当善处子修,恐嗣子不肯轻纵也……”

曹昂原本第一的继承人顺位摆在那里,他的政治影响力也摆在那里,将来我的继承人会不会认为他是个威胁啊?父子相残是悲剧,兄弟阋墙终究也是悲剧哪。你们给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顺便又提起了荀攸在病榻上跟他说过的话“公达以为,当放诸子之国,使尊容优养,不涉国事,乃可无害于社稷,亦不遭嗣位之忌也——卿等以为若何?”

曹‘操’‘插’嘴说我还是不明白宏辅你究竟所言何意,是说“君必有德,择贤而立”呢,还是想说必须善择辅政大臣,做幼主的靠山呢?是勋摇摇头,说都不是——

“臣之意,嫡庶合乎礼法,不可动摇,摇则秩序‘乱’,人心丧。然儿孙、长幼则无足论。贤与不肖亦难遽断也。至于辅臣,有霍光斯有桑弘羊,有上官桀,弘羊等非‘欲’谋权势。以害光也,为其克绍武帝之政,不愿与民休息耳……”

桑弘羊跟霍光争权,并不仅仅出于对权力的贪‘欲’,关键他的执政理念还是汉武帝盛年那一套。跟秉持武帝晚年与民休养生息政策的霍光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两派之间才会起矛盾,进而闹出政变的大篓子来——“辅臣唯一,恐其擅权;辅臣众而不和,亦或生‘乱’。此人君当善择其辅也,然非臣今之所‘欲’论也。”

那么我对于继承人一事,究竟有什么想法呢?“臣尝读史,感国似瓶,瓶者,口大腹深而颈小。.其因而每常折者,颈也;如一世恢弘创业,人莫敢叛,二世或无德、或无才、或无威,或易为人所‘惑’,‘乱’斯萌矣。殷有太甲,伊尹放之;周有成王,管、蔡叛之;秦至二世,天下分崩;汉当惠帝,诸吕几篡。若得平之。国祚至数百年,若不能平,如秦即亡也。”

是勋所说的,就是后世所谓的“二世瓶颈”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究竟是因何而产生。又该如何禳避呢?他解释说“国之二世君,诚不如开创者也,然得无贤者耶,得无明者耶?而必生‘乱’,何耶?为制度不完也。时移事易,制度更变。初则糙芜,久而稳固,由糙至稳,其‘乱’生矣。是故臣自陛下为魏公时,即孜孜以完善制度,正此意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