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136章 公然挖人

第136章 公然挖人(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糜竺听了,摇头道:“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公子只怕是被骗了。”

袁熙笑道:“是小子唐突了,毕竟面色突变赤红,胸口憋闷,心情烦躁这种病,数年之内便会危及生命,很像是无稽之谈呢。”

此人留在刘备手里太浪费了,现在的刘备,根本不明白陈登的价值!

而且陈登对刘备应该并不像其他人那么忠诚,其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便可以看得出来。

虽然陈登有着徐州士族的乡土情怀,一直没有离开徐州本地,而是在广陵郡经营多年,但不得不说,陈登无论从内政还是军事上,都颇有建树。

其不仅是文臣,用兵方面也很强悍,为曹操先锋时,亲自攻破下邳,击败吕布,又在广陵两次击败孙策大军,是很难得的人才。

就是死的早了。

这时在东汉末期,北方各州都有零星种植水稻的,但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

袁熙在北新城也曾尝试种植过水稻,但因为水利和水土原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但水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和麦子,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稻麦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当,同一块田,便能一年同时收获两熟稻麦。

东汉时张衡在《南都赋》中,就曾记载河南南阳一带,有稻麦两熟的成功先例。

想到这里,袁熙对陈登道:“元龙先生,是不是身体有恙?”

众人一怔,怎么无缘无故说起这个来了?

陈登摇头道:“没有。”

袁熙故作惊讶道:“真的没有?”

“我有个朋友,曾经算到元龙先生有隐疾,还说到了症状呢。”

但经历了汉末战乱,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破坏,很多农业技术都散失了。

唯独某些士族家中,藏有类似的书籍记载,当前也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将这些知识传承并发扬光大。

只要士族掌握了知识,便必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相对于土地兼并,知识的传承延续却是良性的。

知识可以作恶,也可以行善,陈登这种精通农学的士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袁熙心潮起伏,在他心中,陈登这种人才的重要性,不下于郭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