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446章 一路向外

第446章 一路向外(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此举等于是让出了高丽半岛,结果被公孙家族一直死死压制的高句丽才趁势崛起,占据了本属于华夏的地盘。

想到这里,袁熙心中冷笑,让是不可能让的,绝对不可能把这些地方拱手送人。

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华夏断无割地让土之理,从今往后,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华夏的道路,都只会是往外走!

首先便是建立港口,发展海运和渔业。

幽州的海岸线很长,从渔阳到右北平,再到辽西辽东属国,辽东郡,乐浪郡,这一连串的沿海郡县,都有极为便利的港口地址。

幽州盐铁发达,树木繁茂,也已经具备了发展造船业的条件。

这几年依托甄家海运商路,幽州已经建立了不少港口,只要袁熙最终将辽东乐浪占据,就能南下高丽半岛,建立跳板,拉近和倭奴诸岛的航海距离。

袁熙最终的目的,是把这些后世的芥癣之疾,在这个武德昌盛的时代,就完全消化处理掉,将其纳入华夏版图。

后世的道路维护费用,有时往往会超过建设费用,更别说古代了,人都吃不饱,哪来的钱做这些?

所以古代兴建大工程,无一不是大肆征发劳役,死亡无数民夫才能成功,而且负面作用很大,往往会导致社会动荡,余波要好多年才能平息,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袁熙考虑过水泥,石灰,沥青,后来都颓然放弃了,尤其是沥青,光加热的燃料问题都解决不了。

要知道,袁熙在北新城大力推广喝开水三年,并时常发放了些木柴,但即便如此,尚且还有一大半人连烧饭的柴火都时常短缺,更别说烧开水了。

在种地尚且都不能吃饱饭的时代,盲目搞靡费人力的工程无异于作死,所有的新技术都不能脱离生产力,不然只能是天方夜谭。

既然后世这两个地方那么想偷华夏文化,不如现在就把它们变成华夏文化的形状好了。

当然,如今在占据辽东半岛的公孙度家族也不是易于之辈,其势力极为顽固,想和其打交道,还是要拿出能让对方动心的东西来。

想到后世的自己,便是死在这个家族手上,袁熙心里颇为复杂,但此世两边尚无恩怨,如果能和平解决,那是再好不过。

毕竟在袁熙看来,公孙度毕竟是华夏子民,两边怎么打,也是内部矛盾。

后世司马懿将公孙家族杀光,将上面的百姓迁徙内地的做法,袁熙是很不赞同的。

这便是时代的无奈,古代生产力便是如此低下,制约发展的两大问题,粮食和能源,这两者若没有充足的供应,其他什么手段都是空谈。

袁熙心里叹息,大争之世,光屯粮不囤枪,便会被人抢光杀光,埋头种地只是个美好的愿景。

现在天下诸侯都在穷兵黩武,在这种情况下,幽州已经算是环境不错了,起码有南边的冀州挡着,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但袁熙也清楚的知道,纯靠种地,只能保持个温饱,想要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富,最有效的出路便是出海。

他心中已经想好了一份蓝图,下一步幽州西部进入稳定发展期,但幽州东部的辽东辽西还是蛮荒之地,有很多可以下手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