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欧的雄鹰 > 第11章 彼得的庄园

第11章 彼得的庄园(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不是宋仁宗,也不是德拉古。他只是一个想要更多利益的人,仅此而已。

“大人谬赞了,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彼得这样费尽心思,就是为了能够多一点收入。顺便看能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升级。

对于还处在半开发状态的瓦拉几亚来说,培养小农是最好的选择。在18,19世纪法国的小农经济还一直占着主导地位。并且自耕农也是兵源的主要提供者。

特别是瓦拉几亚和乌克兰,其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彼得要做的,就是要扩大生产力,同时培养本国的新兴势力。也就是商人和市民阶层,这是压制土地贵族且不会有大反弹的最好手段。

和西欧比,东欧自然条件更好,不光地形平坦,地域广阔,而且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自古农业发达,畜牧业也发展不错,因此,从客观条件看东欧比西欧更具有发展优势。

在公元4世纪时,就已出现白甜菜和红甜菜。公元8-12世纪,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广为栽培,其栽培品种后又由起源中心地传入高加索、亚细亚、东部西伯利亚、印度、中国和日本。

甜菜喜温,但耐寒性较强。这也是适合瓦拉几亚种植的经济作物。彼得让人将这些成熟的甜菜切条,放进大锅煮。然后进行过滤沉淀晾晒等行为,就可以获得糖。当然颜色上差点。

“好,另一个呢?”

说到这里,管家连忙端上一个罐子,里面是金黄色的浓稠液体,并且还散发出诱人的甜味。

这就是用麦种制作而成的麦芽糖,先将麦种浸泡一晚,然后沥干水分,放在阴暗通风处等一个星期,等到麦种发芽,再经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最终得到麦芽糖。

不过,东欧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伊斯兰和游牧民族。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出海口的缺失。这就导致东欧落后西欧。

还别不信,1911年沙俄统计全帝国的农具,居然有2500万木犁,400万金属犁。都二十世纪了,东欧的木器仍是主流,这也没谁了。

毕竟,东欧最不缺的就是木头和草原。至于那些东欧矿产,还在地下埋着呢。

但是现在,一切变得都不太一样。

在这之后,彼得骑马巡视了一圈庄园,望着那些劳动的农奴和佃农,他总感觉有种什么情绪在心中发芽,但他说不出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糖这个物资可是硬通货。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在17世纪的时候,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曾经在凡尔赛宫举办过一场奢靡之至的皇家盛宴,彻夜通宵的为宴会宾客准备大量甜到发齁的甜食。这次宴会消耗掉数百磅的蔗糖和蜂蜜,在当时只有王室的财力才有能力支撑起这么大的耗糖量。

而这种风俗在当时十分流行,甚至许多的法兰西宫廷贵族都以一口烂牙为荣,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以至于在当时欧洲人把它称为金子,甚至能当成货币进行流通交换,而这与中国的盐意味相近。

当然了,除了白糖,他们还不知道麦芽糖这种东西。毕竟这个是需要小米和麦芽做的,而小米,应该叫粟,只有东欧才有,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对于这两个,彼得心里也没底,毕竟欧洲都喜欢白砂糖,这样的糖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喜欢。

“你做的很不错,我很满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