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欧的雄鹰 > 第464章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第464章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印度神庙承担着银行功能,一些君主、贵族、地主也会将财富藏在这里,但年限太久,就连神庙掌管人也不知道这几年到底有多少财宝。

东印度公司看着这些神庙,然后联想到欧洲的修道院。既然都是财富隐藏地,那么借俩钱花花也不是不行吧。他们潜入一个小神庙,没想到这几年的财富就比得过绝大多数的修道院。实在是太多了,价值大概在50万列伊,其中一半给上面,剩下一半就底下人分了。并且为了能够持续发展,他们还准备组建一支队伍,专门负责潜伏在神庙中转移宝藏。这样以后要钱就不用愁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正好印度的宗教体系给予他们合适统治的土壤,他们与当地的婆罗门、刹帝利,也就是大地主、酋长等人合作,并且发展一批吠舍为手套,统治其他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贱民)。这些人的数量非常庞大,罗马可以通过包税、垄断商品获得利益。

除了印度,公司还盯上了与孟加拉隔海相望的另一边,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翡翠可以出售给东南亚的塞里斯人。为此就在对面设立了一个商站,准备渗透进去。

印度本来有自己的棉花品种,也就是树棉,但这种棉花纤维粗,纺织出来的品质不太好,只能作为普通民众的生活用品。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传来的草棉开始大量种植,很快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因此在印度,棉花种植园开始拔地而起,并取代亚丁成为棉花生产量第一的地方。

一一四.四一.七九.二二五

总管的印度管家辛格向莫尔德维奇报告今年的棉花情况,他出身吠舍阶层,本来是个棉布商人,后来看新亚历山大的建立后就来到这里定居,并苦学罗马尼亚语,之后被总管看中被聘请为管家,靠着这股东风,辛格实现了地位的升级。

“是”

公司这么上进,那么政府也得跟上。因为董事会屡次表示对印度内部的征服有些力不从心,尽管拥有各种权力但还是想要将统治权移交。希望政府能够帮助。

为此,印度厅先是递交了《印度联合法案》,规定城市官员全部由罗马人担任,并且逐渐将古吉拉特区总管等官员任免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这里经常有各种游牧部落来打劫,政府的行动力大一点,可以阻拦一下。

“嗯,让那些人快点,我可不想我的棉花烂在地里。”

除了地主,还有一批人是拥有资产的罗马商人。他们在印度投资建设工场,聘请当地人来生产商品,其中以纺织业最多。当地民众的工资只有罗马本土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雇佣还是终身制的,一旦进去在没有把自己的价值榨干前别想出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