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家功业 > 第223章 晦涩

第223章 晦涩(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杨彪点头。

随着王允入狱,‘太子’二字,渐渐成了朝野的禁忌。廷尉府要绕开这种敏感字眼,倒是可以理解。

旋即,他看着王朗,又瞥了眼外面,低声道:“你有没有觉得,陛下这次的反应,有些过度?”

王朗面露思索,道:“是因为王允串联了渤海王?”

杨彪摇头,道:“我总觉得,里面还有其他缘故,但是猜不透彻。”

王朗却冷哼一声,道:“南方都打成一锅粥了,袁术,韩馥且不说,董卓在日益坐大,还有一个居心叵测的益州牧刘焉在虎视眈眈,朝廷就这么坐得住?”

杨彪有些不自然的挪了挪屁股,语气有些弱的道:“朝廷情况你也知道,去年连官俸都发不出,能做多少事情。”

王朗对朝廷十分不满,但当着当朝丞相的面,有怒也发不出,只好恨声道:“尚书台召我入京述职,是因为山阳郡的事情?”

杨彪点头,又摇头,道:“是户曹,吏曹联名要求的,他们对兖州的秋粮数目有所怀疑。”

“为何不召刘使君,而召我?”王朗道。

杨彪脸色渐渐凝重,继而有些难看。

他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王朗,淡淡道:“汝南太守李儒弃官,投奔董卓了。”

王朗一惊,旋即又点头,道:“李儒是公认的王允党羽,他这么做,倒是能理解。”

杨彪胖脸绷紧,神情越发凝重,道:“那平虏校尉吕布占据了半个徐州,与董卓眉来眼去,根本不听丁原调遣。”

王朗心里闪过汝南、豫州、徐州等地理位置,神色微惊,道:“那董卓岂不是坐大了?”

杨彪看着他,犹豫了一阵,道:“我听到风声,吏曹有意举荐你为兵曹侍郎。”

王朗愣了下,注视着杨彪,道:“你,听到风声?”

杨彪脸色不自然,摆了摆手,道:“还是说说王允的事情吧。”

王朗是真看不懂杨彪了,到底是在装糊涂,还是真糊涂?

王朗定了定神,道:“我有预感,不日陛下便会有旨意,由廷尉府审断。而且会避开阴谋嗣立之事,多半以贪赃不法为由论罪。”

说到这里,王朗忽的又道:“朝廷制定的‘先北后南’之策,莫非南方就真的不管了?”

刘辩继位以来,便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就是‘先北后南’四个字。

朝廷主力,近二十万大军,几乎都在北方,甚少南下过。

而在南方剿匪的各种军队、势力,多半属于那些人的‘自行招募’,同时‘自筹钱粮’。

杨彪想了想,道:“这个策略,是皇甫嵩等人定下的。现在北方各州,除了凉州外,基本上平定,也就还有个黑山军在作乱,总体来说,是没错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