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崛起 > 第四二五节 割地求和

第四二五节 割地求和(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秦王站在洛邑的城墙上,远远的看着楚国的旗帜不由的感慨了一句:“这洛邑还真是个好地方,已经连续三个在洛邑过年,又一次诸王齐聚洛邑。”

当晚,秦王代天子设宴。

理由是,诸侯们即将签订一年互不攻伐的盟约,天下百姓再不用受战乱之苦,当祭祀天地,当感谢上天。

楚军既然决定退兵,只要了鲁地,那么赵国也没有再战的必要,赵国只提了一个要求,割地求和之后,兵可以撤走,但民不能离。

邺城。

白晖感觉心口疼,但却不得不割。

田不礼坐在白晖的面前,据理力争,逼的白晖不得不答应赵国的条件,这又是一段佳话。

既然谈好了,那以就是结盟了。

当然,再往后白晖若有机会让楚国付出相应的代价,只要白晖胜了,楚国也一样要为失败买单。

割地求和,就是认输付出代价是直观的一种表现。

白晖用一卷书来代替割地,这卷书的价值别说是整个楚国,就是赵国都在期待着,这一卷是什么书,值得一座睢阳城?

赵国使节团,田不礼叫停了原本的割地谈判,亲自上书赵王汇报此事。

值一座城的一卷书。

田不礼在大梁城的宴会上,提出一个建议,不如列国结盟,定一个一年内互不攻伐的短期盟约。

楚国表示可以。

白晖在装模作样,犹豫了一天之后,也答应了下来。

盟约的签订选择放在洛邑。

洛邑是一个公立地带,任何一国都不许派兵,仅可带亲卫入城。

睢阳代表的可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城,而是半个宋国。

宋国最有价值的两座城,北边是陶邑,现边是睢阳。楚军若是占据了睢阳,那么陶邑肯定不保,所以睢阳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个宋国土地。

白晖一卷书,等价于整个宋国。

至少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天下人是这样为这卷书来定价值的。

但,无人知道这卷书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