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龙之海上帝国 > 第298章 后方

第298章 后方(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中华公司发动战争后。整个中华公司体系立刻高效运转起來。公司从上到下一杆子捅到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体制很快发挥了作用;中华军辖区的商人、大地主、矿主、工厂主都在中华公司规章制度下被有效管理着。如今这些中间阶层也能很有效地为公司战备体制提供帮助;而且借助公司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供应体系。以及十多年贸易的收入积蓄。中华军在军费上毫无压力。资金充足。

这一切都來源于中华公司的独特体制。使得公司迅速在开战后进入全面军事化。能够由中央机构统筹全局。而明朝由于沒有一个动员全国、全民的战争财政机制。沒有调动一切有利的战争资源。内战一开始就处在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尹峰看來。不能统筹全局。不能以财政的方式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资源。生产和贸易再发达也毫无用处。从这个角度说。确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欧洲不一样。

尹峰在泉州待了几天。整天忙于接待父老乡亲、官绅士子的代表。向他们解释起兵的原因、只要达官士绅不反对中华军的统治。尹峰就保证不会伤害他们的利益。

他每天都要口干舌燥说一整天话。最后不得不让从吕宋赶回來帮忙的曾景山代替自己去接见百姓。自己返回了台湾。

虽然战事已经开始。但是中华公司的蔗糖、丝织品、陶瓷、茶叶等出口贸易并未停止。靠着前些年的囤积货物和沿海的走私活动。中华公司在战争期间继续赚钱。

不过。台湾港的贸易船只明显减少。一些外国货船不明就里。在得知中华公司和明帝国开始打内战后。就不敢來台湾了。而是去了吕宋岛的马尼拉港。现在。台湾港内最多的是给中华公司运來硝石等原料的倭国船只。

德川家康终于如愿以偿打下了大阪城。灭掉了丰臣家族最后的力量。随后。他不得不为尹峰提供给他的几十门青铜炮付账:每年十船上好的硝石。三船倭银。连续支付三年。今年是德川幕府还清欠账的最后一年了。这一年。德川家康这个老狐狸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所有心愿。笑着归天了。

在台湾港城区。如今由台湾镇守府开办的招工处人丁稀少。一则是因为战事加上海禁。登陆台湾港的移民少了很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來到岛上的壮劳动力,被中华军优厚的待遇及中华公司辖区内军人地位相对比较高所吸引。全都去了中华军招兵处。

不过。公司工业部、中华军后勤部下辖的军器司、军工司早就计划好了兵器生产。从暂时停工的农具生产、自鸣钟、奢侈珠宝等工场调來大批工人。日夜不停地赶制各种武器弹药。

现在。尹峰在自己书房里说话。喉咙还是沙哑的。曾棋、曾山、鲁石头、李跃、安和平、林晓等人随意地坐在他的书房各处。大家都有点兴奋。

中华联合公司初战告捷。证明了大明水师力量的虚弱无力。因此。诸位大佬都觉得开局顺利。长长舒了口气。

“岳父。你们二位务必要在泉州建设出一个模范行政区。泉州是我们占领的第一个内地大陆上的重要州府。我们公司在此地治理的成绩好坏。其表率示范作用自不待言。切记。决不可有贪污出现。安全部的反贪科、商情部的内部调查科都要立刻进驻泉州。用得力人手依据我们的法规治贪。”尹峰最后看着林晓道:“你亲自督查泉州府的官吏。决不允许出现一例贪污案。”

现在。中华军兵器、火药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准。已经摆脱了传统作坊式手工操作。大量利用水力;比如所谓的火药制作排式捣碾法就是一例。这是从荷兰人这里学來的火药制作法。原创者是法国。法国人在火药制造场中制备许多捣碾火药用的木臼。每臼装20斤药料并将多个药臼排成一排或两排。装在水车上。转动水车。木柞便上下升降。边注水边捣碾木臼中的火药。每6-7个小时。可以完成一个制药工序。最后将捣碾过的火药块制成适用的火药。

1578年。德意志在柏林西面的斯潘道创办了一个火药制造手工场。地处斯派道河及海佛尔河的交汇处。为的是能够充分利用这里的水力。采用碾磨法碾磨药料。台湾和吕宋等地。水力资源丰富。因此利用水力制作火药的工场在两地已经大片出现。

还有所谓转桶捣碾法。也是來源于法国火药制造工场。这时刚刚出现于法国。被中华公司遣欧船队所带回的法国工匠传授给了中国人。其法是在一个装有转轴的大桶内装进药料和几个小铜球。然后转动大桶。桶内铜球随之转动。搅拌药料。制成火药。一个桶每个小时可制14斤至10斤千克火药成品。尔后将其摊放在湿布上。挤压成火药饼。再切成药粒。供枪炮使用。后世采用蒸汽机推动的碾磨法。尹峰暂时还沒办法搞出來。但是仅仅靠排式捣碾法、转桶捣碾法。中华军的火药生产量就已经非常可观了。台湾急水溪上的军火工场安装了六十个大桶。每天从早到晚连轴转干活。一所工场一天内可生产一万六千多斤上好的颗粒火药。而这样的工场中华公司台湾辖区内有六个。仅仅台湾一地的一个月的火药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大明王朝全年的火药生产量。

明朝的火药、火器不是全年生产的。是在每年的春季择吉日开始生产、冬季停止。每次开工前还要拜祭火神。祈求火药厂内不要出事。

在中华军的体系中。新成立的台湾镇守府处在尴尬地位;大部分行政权还掌握在公司手中。镇守府接受的是各个移民村、土著部落村社、屯田农庄以及各家大地主的大庄园等中华体系下的基层社会机构的征税、治安、民政等工作。那些镇守府派驻各村公所、土著联络官、屯田事务所等基层政权管理机构的文职官员中。大多数是从大陆來到中华公司辖区的落第秀才、老童生以及科举不第者。小部分是刚刚从中华体系内的政治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中难免有些人抱怨:公司把最费时费事、吃力不讨好的基层组织工作留给了镇守府文官。而继续把持着港口贸易税管理、农庄开拓、工场、殖民地开拓等事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