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龙之海上帝国 > 第359章 南征北战(24)席卷(十一)

第359章 南征北战(24)席卷(十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此,万丹人对于继续和中国人打仗沒有多少兴趣,在巴达维亚的五千多万丹军队多半时候是出工不出力,到时荷兰人一开始打得还是很起劲的。

随着井里汶战事胶着,荷兰人原先和马达兰苏丹阿贡商议的马达兰援军迟迟不能赶到巴达维亚,而万丹的军队打仗又是这样有气无力,荷兰人急得拼命向马六甲方向求援,想让正在围攻马六甲的荷兰军队回援一部分,否则根本无法击败中国人。

芝利翁河以东的唐人街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在中国人的守卫下。

赵宣明指挥下的一个营南洋旅战士和中华商馆防卫队,当地其他华人公司出钱组织的自卫队总计有1200多号人,当地华人华侨近万余,大多也是男子,有了中华商馆作为华人华侨的主心骨,而且南洋旅也在巴达维亚储备了弹药粮食,本地华人比较团结一致地对外,因此开战半年以來,巴达维亚唐人街就一直坚持抵抗,无数次将冲过河的荷兰人、爪哇土著人赶出去,而且中国人还主动出击,一度攻入芝利翁河以西的荷兰人居住区。

万丹在上一次爪哇大混战中,基本未遭兵祸,因此保持了市面的繁荣,加上巴达维亚成为中荷两家对峙的据点,海外贸易很多转移到了万丹,因此实际上这些年万丹苏丹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

万丹成为了爪哇岛真正的国际港口:马來人和吉宁人(科摩林角以东的印度人)在本地经营着金融业和高利贷业,他们出借金钱和经营船舶的典押业,万丹典押船舶的,不少是东非埃塞俄比亚的海员,吉宁人和孟买人多数是输入棉花和白布的,万丹的妇人很擅长于用白布印花(即腊染业),还用金线刺绣,孟加拉人主要是下等宝石和小商品的贩卖者。

中国人在万丹城墙外西郊,有自己的居住区,他们在那里圈上槛栅,以中华商馆为中心建造大批木屋,他们主要是拿着秤杆子深入内地,收购胡椒,中国商人垄断了胡椒生意,计算到中国船舶到來的时候,把胡椒搬进市场内來,卖给那些国内的海商,在万丹,中华商馆的商人和荷兰人约定,胡椒贸易由中国人独自经营,而偿付荷兰人的一定的年金。

这里的葡萄牙人主要是用马六甲带來的麻布來交换丁香、肉豆蔻、豆蔻花、白檀木和药品。

万丹港的居民大多使用中国输入的大量铅钱,作为市上的小商品流通工具,这些铅钱叫比提斯,1千个值20分(仙),主要是不属于中华公司系统的华天公司等华人公司在西婆罗洲铸造的,尹峰也是听说了这种铅钱后,才想着要赶紧铸造自己的货币的。

铅钱的单位如此之小,足见当时万丹百姓生活的低廉,这主要靠了中国商人的产品输入,以中华公司为首的中国商人输入精致的陶器和瓷器、绢、织品、缎子、天鹅绒、绢丝、黄金色的花布、针、栉、眼镜、伞、靴子、首饰、铜镜、扇、首饰箱、纸(万丹人除用一种树叶书写外,还用纸)、皇历、金箔、水银、洞器、长刀和各种药品,只要看看这些货物的品种,就可见中国商品对爪哇人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近,中华公司从欧洲工匠这里学到了全套玻璃镜子制作法,台湾港生产的中华公司玻璃镜在国内外都很畅销,万丹苏丹也从中华公司这里买了几面镶金的玻璃镜子。

中国商人除收购胡椒外,还收购靛青、白檀木、丁香、肉豆蔻、鳖甲和象牙,定居于万丹的中国人还经营金器业,制造金的或镀金的饮器等,不过,葡萄牙商人认为,中国人制造的金器,在当时还不如巴厘岛制造的精细,中国人同时还在万丹酿米酒。

万丹的苏丹是穆罕默德亲王,他是以9岁的幼龄登上王位的,即位之初,实际的政权操在首相孟库布米查亚纳.加腊的手里,并且以自己的女儿作为国王的正妃,但幼主的保姆涅伊亚.恩班.朗贡,作为一个沒什么文化的妇人却是伶俐而且聪明,竟被称为“国内的太后”,行事十分专权,在事实上掌握着王权。

此次万丹对中国人开战,想夺取中国人垄断的贸易权,实际主意是首相孟库布米查亚纳定下的,也是他想靠战争取得更多权力的结果,然而,万丹首相就看到了短期利益,却沒想到中国人的存在已经对万丹土邦国的经济至关重要,万丹中国人居住区被攻占后,数千华人华侨逃亡邦达维亚,万丹军队紧跟着來到巴达维亚以东,开始和荷兰人联手围攻芝利翁河以东的唐人街。

同时,万丹由于沒有了中国人,陷入了和当年马尼拉大屠杀后西班牙人一样的窘境:所有廉价的生活用品供应全部中断,国内国际的贸易大半停止,普通百姓生活窘困,就连苏丹也收不到商税,收不到中国人的人头税,同时也沒有了中国的丝绸、陶瓷、首饰等奢侈品的享受,首相本人也遭到了国内各贵族和大商人的攻击,要求他想办法早一点结束战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