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凰女官 > 第六十八章:北齐朝会上的党争

第六十八章:北齐朝会上的党争(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想到这些,一向节俭的元和帝就肉痛的狠。况且此次南征没有寸土之功,所占土地皆要归还,哪怕是那些岁贡,也只有缴纳三年而已。

而且今年的岁贡也得等明年年初才能上交,可以说短期内大齐还是严重亏空了。如此说来,太子卫慕言的功劳,其实说来说去也没有多大而已。

元和帝能想到这些,文武大臣也能想到,顿时陶成绩和李若溪的脸色就拉了下来。

如今太子党只只剩下两个苟延残喘的世家,而长公主党囊括了十三卫大将军,以及上将军府九位将军。所以不管是保皇党还是中立党,都对长公主党抱有很大的戒心,暗中对太子党进行保护和扶持。

“臣有本奏!”

一声而出,坐在李若溪旁边的又一名中年官员站了出来,拜道。

“启禀陛下,此次南征粮草,皆由东都洛阳、颍川、南阳三郡供应。以致三地百姓担负加重,苦不堪言,望陛下仁慈,免去三地今年的赋税。”

元和帝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李耀,这人乃是渤海李氏,是邺城李氏的一个分支。但是两家早就不合,老死不相往来了。

李若溪一看目的达成,就乖乖地退了回去,回去前还与陶成绩相视一笑,显然李若溪是陶成绩一系的。

陶家与李家世代联姻,两家在朝堂上向来同气连枝。当然两家在这错综复杂的朝堂也是守望相助,在面对独霸朝堂的长公主党,两家当真是瑟瑟发抖。

不过,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的,今天两家是有备而来,说什么也不能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可以说,大齐朝堂上,长公主一党十占有五,几乎都是以上将军府为首的大将军们。还有四位宰相之中的,尚书右仆射,颍川郡家主荀迟。

颍川书院天下闻名,几乎朝堂一半的官员都出自颍川书院,甚至连徐明正也曾任过颍川书院的院长。

渤海李氏傍上长公主党的大腿,大有隐隐压过本家的意思。

不过一码归一码,李耀的才能元和帝心里还是有底的,作为大齐王朝的小媳妇,李耀一直都勤勤恳恳做好自己工部不易的差事。因为工部地位较低,也没少两头受气。

此次南征军二十万,三地供应耗粮无数,而且后勤补给需要的劳动力就大概三十万之众了。

“准了,免去三地一年赋税和一年的劳役,休养生息。”

元和帝大手一挥,就肉痛的下令。大齐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这一次的齐陈之战就打掉了大齐三郡的赋税和劳力,这三郡一向都是赋税大郡。更别提还有以后大军归来的赏赐,安置军队的安置费,死者家属的赔偿费等等等……

大齐朝堂泾渭分明,长公主占一半,还有以徐明正为首的保皇党,窦侶为首的中立党,以及陶成绩李若溪二人为首的太子党。

所以,单凭单打独斗,太子党几乎是被碾压的。只不过碍于徐明正一直暗中帮衬,这才使得太子一党苟延残喘。

因为当年太子一党两大巨头,郑王爷柳玉溪,一个在七年前全家灭族,一个黯然归隐。当年那场长公主党与太子党之间的较量,可谓大获全胜,一时风头无量,众皆避之。

当年长公主党咄咄逼人,为何徐明正与窦侶等人会默认他们对太子一党严厉的打击?盖不是因为文武对立吗?文臣武将之间矛盾重重,郑王爷封无可封,功高震主,柳玉溪又主动参与皇权之争,这些都触动到了满朝文官的底线,哪怕你没罪,也不得不有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