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130章 靠谁不如靠自己

第130章 靠谁不如靠自己(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全勇接着又摸出几枚铁钱。

南宋因为缺铜,还铸造了铁钱,在四川那边更是专用铁钱,金朝也用铁钱和宋交易。

“我们主铸了嘉定通宝(当五即五文钱)、嘉定元宝(当十)、崇宁通宝(当十)、大观通宝(当五、当十),目前就这五种面值。”

铸铜钱想赚钱的第一步,当然往大面值铸,两宋在蔡京执政时,专铸当十大钱。

而在进入南宋之后,只有嘉定铸过一次五文钱和十文钱,其余皇帝在位,铸的都是一文钱、两文钱和三文钱三种面值。

所以全勇那边,选择了宋微宗和宁宗这两个时期大面额。

想赚钱的第二步,降低铜和锡的比例,两宋官方铜最低为40%,民间可能更低。

南宋缺铜钱有几个原因,一是他自己铸钱老是亏本,这肯定是官员压迫和贪污太严重引起的,你铸钱亏本,还怎么铸的下去。

二是大量的铜钱流向海外,因为日本和高丽现在铸钱技术很差,都在用南宋的钱,甚至连唐朝的钱还在日本和高丽流通,三是很多民间商人为了赚钱,把铜钱毁了铸铜器,能有五倍之利。

宋朝铸的铜钱和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制作精良,而且价值更高,同等面值的铜钱,做生意的更认同宋钱,价值也高,这使的日本,高丽,甚至交趾、占地等地,都大量使用宋人的铜钱。

南宋海外贸易的发达,不但让人口流失还附带着大量铜钱外流,海商出海往往“以钱附搭其船。”

史记:“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就是说两宋在海贸中,流失的铜钱是最多的。

全勇道:“朝廷官方当十钱(微宗时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火耗为9.11%,(接近10%)每枚钱11.8727克。”

“咱们的这个崇宗通宝和大观通宝,每贯重一十三斤八两--”

全勇这铸的,铜、铅、锡的比例约为62%、33%、7%,火耗为2%。

从重量和外表上,基本是看不出来,就是比较新。

当五的钱每枚8克多,比例类似,算起来,肯定多铸当十的赚,但不能只用一种面值,也要铸点当五的。

如绍兴十三年(1143年),泉州商人“夜以小舟载铜钱十余万缗入洋,舟重风急,遂沉于海。”说的就是泉州海商超载携带太多铜钱出海贸易,导致船只沉没,随船财富也一同葬入茫茫大海。

除了在外国值钱和流失,更有甚者:“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用,获利五倍。”“民多销铜钱为器,利率五倍,乞禁约。”。

销钱铸器成为宋时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作为日常使用铜器之一的铜镜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有的宋镜直接铸明“每两一百文”“佳者每两一百五十文”。

民间把铜钱都销毁,然后做铜镜,价格能翻五倍,这也使得铜钱大量消失。

现在赵与芮在信州铜场自己私铸铜钱,发现只要管理得当,只会赚钱,怎么可能亏本?难怪两宋官方铸钱老是亏本,而民间私铸到处都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