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131章 还是缺铜

第131章 还是缺铜(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以铸铜钱近10%的火耗来计,假设日铸钱一千贯,官员可以只交付九百贯。

“月产铁锅先达两千只,人手尽量用铁匠户。”赵与芮先做两千只看看市场,以后再扩大规模。

信州矿场开了半年,前面都是在招人建设,准备,最近刚刚开始铸了两三个月,所以这次只运来五十万贯。

以后每月都能最少产出十六万贯,加五万贯铁钱。

按赵与芮要求,两月一次,把铜钱和多余的铁料,铅料,锡料和铁锅、铜镜往这里运,全勇过来时,还能把临安球牌室收到钱,一起运过来。

因为从信州过来的船,是必须经过临安的。

“五百个组里,挑选表现最好的十个组,每组再发五百贯。”

“表哥给他们分了组,每月评比,已经发了奖金了。”全勇叫道,有点心疼钱。

“那是月比的,现在年终再比,补发去年,选十个组,每组发五百贯。”赵与芮道。

“好吧。”全勇无奈。

这下又要付出上万贯,但秦卓和全勇也不得不承认,赵与芮舍得花钱,有赏有罚,所以他们人比以前少,产量却不低。

信州没有水道能到庆元府,这么多金属和铜钱走陆路又慢又不安全,所以全勇过来,是走官方漕运水道,能从信州一路到临安,再从临安过来,全程约九百多里,大概要走十几天,如果沿途用上纤夫脚力,时间还能缩短两三天,但得另外加钱。

以后如果能保持这样的产量,仅信州每年能为赵与芮赚近两百万贯,再加上他逐步开往全国的球牌室,年入五百万贯不是梦啊。

同样的矿场,官方干能亏损,赵与芮赚大钱,就是因为赵与芮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好,能激励工人工匠们认真干活,节佥不浪费。

看看官方铸钱仅火耗接近10%,除了工人和官方不管磨下来的粉外,还有一点就是官员们可以借火耗的理由私吞铜钱。

火耗这名词,不知几百年前就有了,也是官方正大光明拿好处的借口。

“第二件事,招募一批铁匠,给我把余下的铁料,做铁锅。”

“铁锅分四种尺寸,从小到大,也用模具来做。”

明末和清朝时,中原铁锅风行全世界,有海外商人过来一次买几千上万个,相当赚钱,因为此刻很多海外土人都没有锅。

包括高丽和日本也是奇缺铁锅。

他们矿场造铁锅太简单了,本来练铁料铸铜钱,都要融出铁水,到时直接往模具一倒,就是一口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