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161章 铸炮

第161章 铸炮(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每天下班时,大伙都要相互检查下,会不会不小心把火药掉在衣服或鞋里。

一人控制火的大小,一人在边上数数,数到一定的数立刻停下,无论有没有炒好。

没有炒好的火药,也就是威力差点,但是炒过头是会出大事的。

最后一步是再加入百分之八的水,采用多次少量,一边加水一边揉和,直到火药呈现厚黏土的质感,这时就可以用筛子把他筛成无数小颗粒,然后放在干净的纸上晒干。

最终形成了跨进代的大杀器,颗粒火药。

此时各国用的都是粉末火药,即便到明末还是。

赵与芮就用了黑火药的配方,这个很好记,网上都有“一硝二磺三木炭”,即一斤(古代十六两)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即约76%硝,9.8%硫,14.2%的炭。

而同期的南宋金国等,火药配方约为48.66硝,17.03硫,17.03炭,总比占82.72,然后会加入其他东西,还有不是用在火炮上的火药,占比会更低。

赵与芮当时说一硝二磺三木炭时,赵小竹还有点不相信,直到试验之后,发现威力强大,他才心跃诚服。

他们制炭前会把木材阴几天,烧出炭后,等冷却,然后运到这里,由妇人和少年们开始磨。

这边有小型研磨盘,共分四个区域,前三个区域就是磨硝,磨硫,磨炭。

粉末火药在受力时会挤压在一起,点火时,因为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样就降低了火药的威力,所以明末时火铳威力不足,射的不远。

而且粉末火药储存运输时,容易受潮。

颗粒火药易运输,不易受潮,燃速均匀,装的再紧都有空隙,便于空中氧气燃烧,把火药的威力做到了最大化,同等威力下,颗粒火药的消耗,只有粉末火药的一半不到。

颗粒火药在此时绝对算是跨时代的发明,赵与芮要求每生产一桶都要编号后放山洞保存,每次使用都要记录用量。

现场围栏和墙筑成两个进出口,一个专门进,一个专门出,工人们回家离开时,都要搜身,不能带离颗粒火药,一旦发现就要处死。

这一步少年和妇人和老者都能干。

接着就在远离这里,到两百步外。

这边主要是妇人和成年,或者十三四岁大点的孩子。

然后进行一个简单的炒制,这步是比较危险的,炒的太厉害就会引起事故。

把三种物质按黑火药比例配好,稍微炒制一下,他们是通过控制火的大小,和数数来完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