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340章 耗死赵与芮就好

第340章 耗死赵与芮就好(第3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伙不约同想到这个问题。

若是大汗还活着,恐怕立刻要召集重兵,和宋军一决高下?

可能发现自己刚才说的话有点影响士气,窝阔台又道:“也可能我们想战,对方想和。”

“宋军有很多火炮,如果他们想和,一心守城,咱们逐城去打,可能毫无作用,想打也未必打的起来。”

但这么干的话,又很容易影响到蒙古在其他地方的统治。

耶律楚材听窝阔台说要先对付宋人,当下也不再出声,先退到一边。

他是不希望现在和宋朝全面开战的,蒙古人应该先巩固北方的统治,在北方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如果能和金国一样统治北方五十年或一百年之久,百年之后,耶律楚材有信心,仅北方就能动员百万大军,完全不需要蒙古人,就可以用汉人来打汉人。

现在的蒙古看起来很强横,但没有对地方形成牢固的统治,如果一直打胜仗还好,一旦被打败了,立刻就可能滚回草原。

耶律楚材退下后,其他贵族也没有出声。

我感觉窝阔台肯定是想这么干的。

但现在这种情况,他刚登汗位没几年,连年打仗又全失利,所以肯定不敢这么干。

耶律楚材的建议是不错,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能和宋朝讲和,双方几十年不动兵,窝阔台逐步完善制度,学习中原王朝,用几十年时间,还是可以做到,但将来的四大汗国会不会还有这么大,能传承几百年可就不一定。

蒙古的这种分封制,有坏处,也有益处。

窝阔台听完之后,终于挥了挥手:“此事容后再议,当务之急还是先要对付宋人。”

窝阔台这时缓缓道:“现在是宋军咄咄逼人,不但在中原战场阴我们,还在高丽伏击我军。”

“是战是和,有时候不一定是我们说了算,或许我们想和,别人未必愿意。”

这话说出来有点丧气,因为自成吉思汗以来,从来只有大蒙古逼和别人,没有谁能让蒙古提出议和的事情。

现场诸多贵族听的眉头紧锁,感觉窝阔台完全没有成吉思汗的霸气。

这会要是成吉思汗还活着会怎么干?

完善国家统治的事,以后再说吧,还是先说对付宋人的事。

当然,耶律楚材刚才给了两策,现场诸贵族也在分别考虑这两策的效果和实行难易度。

当初打金国,蒙军三路出兵,前后动员了近五十多万大军,最后还是失败而回。

如果打体量比金国更大的宋国,军事实力也超过金国的宋军,显然需要更多的兵马。

也就是如耶律楚材所说,还要从西面,北方,西辽、西夏,甚至漠北等地,征招更多的兵马,最好能有百万大军,分几路出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