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405章 跨时代的发明

第405章 跨时代的发明(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刚刚宋军试射手每人打了四枪,距离分别是五十步(约60米),八十步(96米),一百步(120米),一百二十步。

五十步,上靶率约七成,八十步上靶率约六成,一百步上靶率约五成,一百二十步上靶率约四成。

赵与芮的计划,原一个步兵营五百人里,两百为枪盾兵,其余三百都可能换成燧发枪。

三段式正好一百人一轮。

伱要四段式,就是七十多人一轮,火力就有点不足。

而燧发枪现在最大的缺点,就精度低,靠火力弥补。

欧洲刚流行燧发枪时,都是靠排队枪毙术,直接硬抗,因为命中率低啊。

三轮加起来也才二十秒不到。

三轮打完后,第一轮还没重新装填好。

“他们练多久了?”赵与芮问。

“回陛下,约一年三个月,每人打了超过两百枪。”

这已经算是宋军最精锐的枪手,专门帮火器局试枪的,宋军各地野战兵营列装的枪手,打的都没他们多。

最著名的燧发枪款式——英国的褐贝丝燧发枪,列装时间超过125年,生产了大约800万支,有效射程为160米,最大射程达到270米。

1811年时,英国专门做了测试,对象是普通的圆盾,大小相当于人类的胸以上半身。

在无风条件下,射击距离100码(大约91.44米)时,上靶率为53%,距离圆木盾200码(大约182.88米)时上靶率为30%,到距离300码(大约274.32米)时上靶率则只有23%。

褐贝丝燧发枪的打击,弹丸等很多工艺和赵与芮现在的燧发枪差不多,除了制造精度更优良,等后期用上火帽才超过赵与芮的燧发枪。

就在赵与芮和工匠们在谈论时,前面已经有人过来汇报测试结果。

赵与芮表情怪诡:“那列装的都司步营,岂不是打的更慢?”

四周官员面面相觑。

“能不能换成四段式射击?再加一段?”全勇这时问赵与芮,不一定非要用三段式啊,咱们再加一段,第四段打完,第一段也装好了。

“必须得三段式。”赵与芮斩钉截铁道:“也逼他们练出来。”

三段式和四段式当然有差别,三段式火力更集中,对前期列装也有优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