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429章 膛线有点难

第429章 膛线有点难(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引信要是短了,飞到半空就炸了,那就是白白浪费。

四周工匠宁神静听。

明朝时就有了开花弹,但那会质量极差。

当时的开花弹有好几个缺点,比如炮管直径要比炮弹直径大,发射药被引爆后,会从“开花弹”和炮管之间的缝隙里面喷出来,极容易引燃“开花弹”暴露在外面的引信,导致提前爆炸。

其次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能一次性生产炮弹全壳,要一半一半的生产然后拼凑起来,这种壳子很脆弱,很容易被发射药爆燃时摧毁,再者除了危险外,即使成功发射出去,因火药配方等原因,威力也很小,所以“开花弹”在那时候一直流行不起来,然后就慢慢被弃用了。

现在赵与芮有最好的火药配方,爆炸威力是没什么问题。

前面是半月弧形,正好托住圆形的炮弹。

这样的装进炮膛后,非常贴合,密封性很好,发射药爆炸后,承受的压力面积小,压力变大,动能自然变的更大,而且木托炮弹发射出去后,因为前头重后头轻,类似于羽毛球,使得弹道更加精确,重心很稳,射程变的更远。

木托炮弹已经接近后世的炮弹,使准确度提升,射程变远,赵与芮的火炮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现场炮手们打了几炮,宋军以前用来野战的轻型火炮射程已经可以达到四百步以上,而千斤以上的中重炮,更能达到一千步左右。

看过现场的炮击后,赵与芮当然也很满意,但并不打算立刻就列装。

密封性和间隙也解决了,改成木托炮弹,不可能再提升引燃开花弹在外面的引信,从而导致提前爆炸。

现在赵与芮他们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炮弹外壳,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太厚了爆炸后,威力不大,太薄了可能没出膛就先炸了。

然后就是引信的问题。

引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炮兵要估算飞行时间,落地距离,然后引信烧到那个位置,落地后正好爆炸。

此时进一步的改进又提上议程。

蒙军是骑兵居多,步兵进攻还是少数,现在仅以燧发枪就能对付大量的步营进攻,而想在骑兵冲击路上重创骑兵,那就得靠开花弹,即能爆发的炮弹。

之前宋军的火炮都是靠炮弹在落地的翻滚后造成更大的杀伤,这纯属得看运气和脸。

而且在蒙古草原等地质较远的地方,或下雨泥泽的时候,落地后的炮弹滚的也不远。

“下一步,你们得研发可以落地后爆炸的炮弹。”赵与芮这时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