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493章 朕死之后,管他洪水涛天

第493章 朕死之后,管他洪水涛天(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完这些,赵与芮突然问:“魏卿虽然当年支持迁都燕京,但朕看的出来,魏卿心里应该不是很认同。”

魏了翁也没有否认:“陛下无论做什么,臣都是全力支持的。”

他虽然没说反对,但意思是很明显。

“卿以为,燕京为何不好?”赵与芮笑问。

“蒙古人被逐驱后,北方已经无大敌,我大宋的城都快建到贝加尔湖,京师在那位置,似有不妥?朝廷现在全力往西,甚至要进入波斯湾,为何不往西迁?”

至於于对皇权的消弱,后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学,赵与芮肯定也要试试,为啥要这么干?因为他爽了就行。

赵与芮当天和魏了翁聊了很多,魏了翁也基本了解皇帝陛下的意思,皇帝现在相当集权,也是为了平定蒙古和拓展国土,基本打算在六十岁后就要开始消弱皇权和勋贵。

而在消弱皇权和限制地方勋贵等方面下手,就必须得到没有私心的官员支持和推广。

魏了翁的儿子魏近思,将来会进内阁当首辅,秦卓和他会在任上,专门为皇帝挑选开明的,经过大学新教育的,在海外有丰富经验的官员,一起和皇帝推广这些改制。

那些还忠于儒家思想,认为君权神授,比较愚忠的官员,以后会逐步被赵与芮清出朝廷队伍。

以前宰相们还能决定武官的升迁和调任,所以宋明两朝,地方大将都会拍京师宰相首辅的马屁,连戚继光都知道拍张居正马屁。

但在赵与芮这里,和后世一样两套系统。

武官归武官,文臣归文臣。

武官由兵部统筹,包括内阁首辅和吏部,都不能决定兵部的事宜。

以后兵部尚书也全部是前面退下来的高级武将担任。

赵与芮也很明确的和魏了翁说了,你和你儿子魏近思两代人都会进内阁,任首辅,但魏家之后,皇帝不会再关照,想当官也好,干什么也好,都得靠他们自己。

以后当官就是科举,凭实力考试,考不上就没办法。

赵与芮制定了制度,大伙就按制度来,谁也不能破坏规矩。

魏了翁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现在开始就要在天下官员中挑选年轻的,开明的,为将来改制准备,培养。

其中最难的就是私心,因为皇帝说的没错,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会有私心。

任何文官不能在兵部任职。

从元贞七年到现在,赵与芮用了四年时间,已经把兵部所有官员,全部换成武官,且写进律法,以后不得由文官进兵部。

做到兵部侍郎以上的,更是要亲自带过兵,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退役军将才行。

所以赵与芮说要大家按规矩来行事。

如果大宋都按律法,按规定要决定兵部和武官的任免,调迁,朝廷文官也好,首辅也好,他们决定不了武官命运,武官们就不用拍他们马屁,也不用和他们拉好关系,而文官决定着他们的后勤和供应,和调整(包括五年移镇的事),双方就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