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枭雄(校对版) > 第0621章 士子云集

第0621章 士子云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培养了大量的读书人,他们都是隋朝文官的基础,以入仕做官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乱世中他们为官的机会极小,更多时候他们反而成为各地造反乱匪斩杀的首要目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次北隋科举是天下大乱以来第一次正式科举,各地官府纷纷推荐优秀子弟前往太原应试,甚至被窦建德占领的河北各郡也有很多官学生徒赶来太原。

第三个阶层便是中小户人家子弟,自称寒门子弟,没有世家身世,没有官方背景,就因为几年前的丰州科举中录取了大量寒门子弟,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卖田卖房、告别妻子前来太原拼搏,以图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北隋官员中,有不少都是出身寒门,如黄门侍郎魏征、内史舍人张亮等等,他们深知贫寒学子的艰辛,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设立济才馆,给这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提供最基本的食宿。

在三大阶层中,以名门士族地位最高,他们大多家境宽裕,自己有丰足的旅费,在官场中有广泛的人脉,在二万余士子中,他们最为活跃,出现太原城内各大场所,其中又以闻喜裴氏和太原王氏两大家学子弟最为突出,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裴敏秋一怔,立刻笑了起来,伸出指头在他额头上戳了一下,“你呀!就知道我要问你这件事,所以先把话堵死了,好吧!以后我再问你,现在让你休息。”

杨元庆嘿嘿一笑,慢慢闭上了眼睛,在马车的轻轻摇晃中,他觉得自己快睡着了。

……

杨元庆的归来使有点死气沉沉的朝局立刻变了样,首先便是吏部和礼部联合宣布,万众瞩目的秋试将在三天后举行,这是北隋建立后的第一次科举,将录取两百人,补充河东各郡县以及朝廷中央紧缺的官员,因此格外地引人关注。

对杨元庆以及裴矩、苏威等北隋高层官员来说,这次科举却是一次试探北隋政权的正统性的最佳良机,能看出它在地主阶级中的支持程度,因此北隋朝廷极为重视这次科举。

……

张出尘自从生下儿子杨致后,便一直在调养身体,平时很少出门,她被封为侧妃,内官职位为良娣,所以外面都称她为张良娣,但在杨府中,家仆丫鬟则叫她二夫人。

出尘住的院子叫芙蓉院,占地五亩,有三亩是池塘,种满了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桥从荷塘中穿过,中间是两亩地的小岛,小岛边缘柳绿成荫,中间种满了奇花异草,在花丛中修建了三栋小楼,女儿杨冰独居一座小楼,她带儿子住另外一栋楼,还有一栋楼是给十几名丫鬟仆妇居住。

此时太原城内已是万士云集,来自河东及河北各地两万余名士子齐聚太原城,等待参加这次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科举。

这一次科举和三年前的丰州科举又不一样,三年前的丰州科举因为丰州本身比较偏僻,读书人不多,且过来不易,所以全部食宿都由官府一手包办,只要读过书都可以参加考试,与其说是科举,不如说考吏,而这一次不同了,来的基本上都是饱学之士,官府在生活上也过问不多,太原客栈邸店众多,很多寺院也可以借宿,解决两万余名士子的食宿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如果是得到县学推荐的士子,还能得到一定食宿补贴。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两万余士子又分成了三大阶层,一个是各大名门家学子弟,包括名门子弟和在名门家学中读书的异姓子弟,如着名的裴氏家族、王氏家族、薛氏家族以及来自河北的范阳卢氏、柏人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张氏、巨鹿魏氏、平乡柴氏、广平游氏、河间张氏等等,他们都有家学,皆派出最优秀的子弟来参加这次北隋科举考试。

各大名门士族中,除了河北河北两大地域中,一些来自其他地域的名门子弟也颇为引入注目,如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和韦氏、丹阳谢氏、彭城刘氏、吴兴沈氏等等,这些地方望族也有子弟出现在太原城内。

另一个阶层便是各地官学子弟,在隋文帝杨坚即位之初,便在各州县兴建官学,在武帝杨广时为最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