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六百三十五章 新的生产方式

第六百三十五章 新的生产方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于得水利用行政权力,将很多新移民安插到三十六屯和双城子民屯里。让这些移民一边开地,一边整修水渠等基础设施。

这就挤占了不少之前居民的土地。

特别是双城子的民屯,因为是冬天刚移过来,没有任何基础,虽然烧荒开地,但地也不够种。

于得水虽然带来了很多农业专家和大批农业机械,但这是用来搞大农场规模化种植用的。

事实上,在黑龙江行省,实施的是和大凉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另一套制度。

光靠自己的人马前出远行,一旦遭遇东胡人的伏击,一定也会吃亏。

这其实也正是姜士信的想法。

只要孙龙江被东胡人打败了,他就有了充分理由向朝廷请调大军来协助了。

孙龙江可不想被东胡人轻易打败,所以,他找到于得水,对于得水说,他要在民屯和三十六屯征召一些民兵和自己一起去开拓新的居民点。

此时,正赶上新的一批东瀛郡移民来了。

按照于得水颁布的政令,所有民屯的移民不应小块随意种植,而是要听上面的安排,上面要种啥,他们就统一种啥。这样无论种植和收割都可以用机械,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到收获季节,按照每人出工出力的多少,分配收获物。

这是非常现代的生产方式。也是符合黑龙江行省的情况的。毕竟,如果在大凉之前的农业区搞这种形式,触及的个人利益太多。无法推行。但黑龙江行省有着大片的无主之地,这就避免了产权纠纷。

如果于得水成功了,这些移民就成了农场职工,也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于得水认为,光在三十六屯那片发展,空间有限,所以也同意孙龙江的拓荒想法。

作为总督,他也给了很多优惠政策。

比如,先去开地者,对其开垦的土地予以私产认证,承认这些土地属于个人所有。这对那些农民很有诱惑力。

因为黑龙江行省在总督于得水来了之后,已经开始有了正规的吏治管理。

首先,因为东瀛郡移民不断迁来,人口增加,先期三十六屯的人开的地根本不够分了。移民留在海参崴无所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