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 第七十六章 先例

第七十六章 先例(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每届恩科,都是朝廷的德政。凡非娼、优、隶、卒,其余无罪之人,皆可入考、捐监。仅因逋赋,便免其恩科,实不是仁君所为。先无此例,大明万万开不得。如此一来,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陛下,您三思啊!”

吏部尚书秦荧趴在地上,嚎哭不已。

朱允熥低下头,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自己的提议,动了文官的根基,他们当然如此激动。每年除去科举上来的,还有很多跟着国子监进朝廷的。

这些人,又多是士族、富商的子弟。他们凭着些许的功名,进了国子监,这就是光宗耀祖了。

“他们考取了功名,官府便不敢用刑。孙儿听说,福建一县宁德,知县还得叫进士举子一声老爷。如此荒唐,这些人日后进了朝中,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熥儿,你放肆...”朱标有些着急。

朱元璋抬手打断朱标,带着浅笑,“照你这么说,是咱错了。”

朱允熥摇摇头,“皇爷爷,您没错。自建国以来,大明四海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孙儿觉得,此可称为盛世。古有言,完木之下,亦有朽根。”

“大明万民,顽劣之人也不在少数。只是,从户部至各省,大臣们也有欺上瞒下的,同不可取。逋赋之人,更是罪无可赦。”

朱元璋倒是平静的很,甚至觉得可笑,孙子的一句话,竟能让这些老夫子,御前如此失仪。深谙人心之后,朱元璋知道,如果不是说进了这些老夫子的心窝里,又怎么会这么大反应。

“李善长,你觉得呢。”

李善长点着头,“皇爷,吴王说的不错。他们为何逋赋,皆是因为地方官不敢动他们。驳了他们的功名,他们自然也不敢逋赋了。”

还有一个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一旦开了此例,文武又将回到平衡。

朱元璋心里盘算了半天,“依你看,应该如何。”

地方官与逋赋之人,沆瀣一气。

这也不是地方官真的烂了,更多的是因为朝廷对文人包括读书人过多的重视。这些,都使得地方官,对于这些逋赋之人,无从下手。

朱允熥沉思半晌,“皇爷爷,朝廷可下令,逋赋之人,革去功名,家族中人,十年内不得参加科考。”

刚一说完,奉天殿内除李善长外,所有的文官都是跪在地上,“陛下,不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