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 第39章 寻舟记

第39章 寻舟记(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种特殊的黏合剂固化后在板缝中形成了一道牢固的防水密封层,最后,再在木板上刷上一层桐油,从而不但解决木船漏水的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水防腐。

船体搭建出来了,但是深海远洋,在没有油、没有电的时代,以什么为动力呢?总不能还靠人力吧?

在现代航海技术还未出现前,几乎所有文明,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风力。

风帆的诞生,是人类船舶史的里程碑,也是人类海洋文明的助推器。

我国最早的帆船诞生于哪个时代,现在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但是竹筏也好,独木舟也罢,虽然能解决在大部分河流中日常出行的问题,可无论其承载量,还是抗风险程度,都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对于远洋航行,是完全无法胜任的。

于是,中国古人就开始尝试建造更高、更大、更坚固的船,来满足更多的运载与远航需求。

也许是受木筏或者房屋建造的启发,古人设想通过一块块的木板拼接,仿造独木舟的形式,搭建起高大额楼船。

可是,与陆地上建造木屋不同,船是要下水的,木板无论如何拼接,都存在缝隙,哪怕一丝细微的缝隙都会造成渗漏,这样搭建起来的舟船,抗风浪系数也会减弱。

所以,怎么解决船的密封性问题,成为了关键。

有的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帆船了,但更多的观点认为,我国最早的帆船应该诞生于战国时期,比古埃及要晚一些。

但无论早晚,中国的风帆技术从萌芽初始,就创造出独有的特点:多桅多帆设计;可利用侧向风力;可灵活调控帆的位置、帆角度和面积等。

并在短短百年间,快速发展,最晚在西汉,中国的帆船已经能够跨越海洋,领先世界,西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就是最好的例证。

到了东晋,我国造船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水密隔舱技术诞生了,它的出现,对世界造船技术和海洋文明的推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至今,现代的大型船体仍然继续沿用了这一结构,所以有人也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而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曾困扰着世界各个民族。

比如,伊朗东部,曾有一个叫甘埋里的古国,据史料记载,由于他们的船漏水严重,索性每支船队都专门配备一队人马,这些人不干别的,就专门负责日夜不停地朝外戽水;

日本也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不过似乎他们也没找到好的解决方式,只是简单粗暴地用一些杂草堵塞船板间的缝隙......

而中国,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黏合剂,解决了木船的密封问题。

《天工开物》对此就有详细记载:古人先将麻纤维碾碎塞入船缝中作为筋骨,然后用桐油与石灰制成的黏合剂进行填充,这就是船艌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