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 第82章 回忆篇:百里滩上的梭鱼与海粘逛

第82章 回忆篇:百里滩上的梭鱼与海粘逛(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梭鱼太多,还会把金黄色的散发着鲜咸香气的芥菜卤熬成汤汁,佐以葱姜蒜酱油醋,开锅后放进带有鱼鳞的梭鱼,馇制成一小盆梭鱼酱,连着能吃三四天。

最早的记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爸每逢周末都和渔友们去盐沟边打旋网,带回来的收获十之八九是梭鱼和海鲇鱼。

那时他还小,不懂得梭鱼之美味,懵懂地看着大人们举着酒杯就着它们下酒。

大人们酒酣气振,耳红话暖,小孩子也被熏陶得很开心,开心如过年。

有一次,家里做晚饭,他爸见晚饭没啥下饭的菜,就带上旋网鱼兜子,蹬着二八大杠带着敖海源就去了盐沟边。

到地儿了老老敖提着渔网只在盐沟的堤埝上走了几十米远,就用从电工那里淘换来的帆布兜子把五六斤梭鱼提回家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好吃的鱼肠,只限于生长于混养汪子里的梭鱼,这种梭鱼被称为港(这个字儿这里不念ga(ǎ)ng,而是念jia(ǎ)ng)梭鱼。

天津卫有“河刀海鲙港梭鱼”的说法,表扬这三种鱼好吃,不无道理。

显然,美味的河刀鱼、海鲙鱼,非寻常百姓家餐桌之物,而港梭鱼则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喜欢聚群的梭鱼生命力之顽强,应该胜过海鲇鱼。

在百里滩,一个小水洼,一条浅浅的小河沟,都能生长成群的梭鱼,它们密密麻麻在水面上游弋。它们太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了,很喜欢在水面上蹦跳,折腾出片片鱼花儿给路人看。

毫不费力、费时,很像三国里的温酒斩华雄的桥段。

那时,人们喜欢把梭鱼趁新鲜熬了吃。

梭鱼富含油脂,刚进冬天,炖一锅梭鱼,装在搪瓷盆里的剩鱼,转天就会在鱼汤表面凝成一层薄薄的鱼油。

因为梭鱼的这种优势,人们喜欢把腌制的老芥菜切成丝,泡淡了,在熬梭鱼时放一些,这样,芥菜丝就没那么寡淡。

或者在熬制梭鱼时,放些粉条。梭鱼里的粉条,不比猪肉炖粉条逊色,味道浓郁,非常下饭。

那些水花儿,就像很多无形的雨点砸在水面上,所以,水是根本藏不住梭鱼的,它们的闹腾劲儿,就好像不被捕鱼人抓走就不甘心似的。

秋天的苹果、枣子、葡萄,以诱人的娇艳颜色提醒人们享用,梭鱼则以大胆暴露自己美丽胴体的方式,激发人们捕获的欲望,以自我牺牲精神帮助人们度过食物贫乏的贫困日子。

孙犁先生在小说《白洋淀纪事》里,就提到过打跳梭鱼。

可见,梭鱼在白洋淀这样的内陆淡水湖也能生存。梭鱼在白洋淀生存,一样不隐藏,一样爱显摆,一样注定更多地更轻易地被捕获。

敖海源对梭鱼的记忆太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