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遗孀 > 作品相关 第1章:我为什么写《》1

作品相关 第1章:我为什么写《》1(第1 / 1页)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可当时,我一听说刘青霞就是“刘半县”的妻子,并且,冯凯军还不止一次地说“南有秋谨,北有青霞”这句话,立时让我对刘青霞这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我之所以对刘青霞产生巨大的兴趣,是因为我知道秋谨是近代人。那句“南有秋谨,北有青霞”的话,也突然让我知道囝刘青霞原来就是近代人。那既然刘青霞是近代人,那她的丈夫“刘半县”理所当然也是近代人了。

但是,我当时虽说对刘青霞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却没有把她写成书的冲动和愿望。可是,在以后到各单位的联团当中,刘青霞曾经生活的遗迹,就像经久不散的灿烂辉光,不断地闪耀在我的面前,让我对刘青霞这个传奇性的巾国英雄,越来越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了。特别是冯凯军主任说:在全国,无人不知秋谨,而刘青霞,因为缺乏宣传,甚至连尉氏人都不知道她。

就在冯凯军主任说出这句之后,我的心中,立即盟生了把刘青霞写成书的冲动和想法。我之所以有如此的想法,是因为我从小就对自己的文笔很自信,这也可能是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因吧!

因为导游这个工作,是需要个人实力和智慧的,并不需要你有什么厚重的家庭背景,或者是天仙般的相貌,所以,我经过了一个月的培训和实习,被留在了这家改变我一生命运的风华青年旅行社,成为尉氏县第一批导游中的其中一名。

我们旅行社的老总是个退役军人,他与政协的冯凯军主任是战友,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他才把旅行社分部设在尉氏县政协院里。

当时,开封风华青年旅行社主要是在开封地区做组团的。所谓的组团,也就是组织当地的旅游团队,交给外地旅行社去接待。可我们的老总,在做组团的同时,也很想做地接团。所谓的地接团,就是接待全国各地旅行社的参观旅游团到我们开封来旅游。可时,当时的开封,已经有很多家旅行社在做地接团了,并且,竞争也很厉害。而我们的老总,又是一位后来者,而做地接团本来就比组团困难,他如果想在地接这一块蛋糕上竞争到一口之食,必须有自己的招牌景点可以优惠给对方旅行社,否则的话,是很难接到团队的。

因为在开封做地接团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我们的老总便欲剑走偏锋——想在我们尉氏境内寻找一处没有旅行社竞争的宝藏。于是,他便向他的战友,也就是尉氏县政协的冯凯军主任索要尉氏县的历史文化资料来阅读,以便从这些资料中找到能利用的历史景观来开发,做为他优于其它做地接社的优势。

因为当时,风华青年旅行社刚刚在我们尉氏县设立分部,再加上风华青年旅行社才在开封成立两年,经济很紧张,所以,我们那批导游,是与老总一个办公室的,而老总所阅读的那些文史资料,就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我们这些导游,在联团带团之余,因为无聊,便可以随心所欲地的翻看办公室的各种读物,当然也包括那些文史资料。

[[[CP|W:501|H:330|A:/chapters/20104/27/1194471634079741953086370827675.jpg]]]一:

一九九八(或者是199年)年的六月份,那是我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几乎可以用走投无路这个成语来形容了。当时,我像一个孤魂野鬼一样,面色苍黄地在文化路的大街上溜达。当我望着川流不息、匆匆忙忙的行人,走投无路的我会突然被一种巨大的无助和困苦所淹没。当时的那种感觉,真是欲哭无泪、凄苦之极。

可是,我这个人,天生具有一种致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和胆量,不管我本人遭受如何巨大的苦难,我始终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经常隐隐地感觉到,我不是一个普通人(对不起,我不会谦谑),我是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如果不完成上天赋予我的使命,我会死不瞑目的。

尽管当时的我是走投无路,凄苦之极,可当我抬头仰望晴朗的天空时,心里边会突然掠过一股莫名其妙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来源于,我虽说走投无路,凄苦至极,但我却是在和平盛世里走投无路,在和平盛世里凄苦至极,比起电视里播放的正遭受战争的国家,我是多少的幸福呀!(本人不是志气高尚,是真的发自内心)

当时,像孤魂野鬼一样在大街上溜达的我,无意之中,突然发现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新鲜的红纸,那红纸上面的墨迹,似乎还是湿润的。在金灿灿的阳光之下,那红纸上的每个字,都似乎正向我招手:你快来呀!你快到这边来吧!这边有个晴朗而灿烂的世界在迎接你……。

冯凯军主任当时给拿给我们老总找了好几本尉氏文史资料,但其中一本就是刘青霞转辑。我当时也在无意之中翻看了那些文史资料,当然也名括刘青霞专辑,但当时,我并不在意书里的内容,只是看几眼内容前边的图片而已,当然也不知道刘青霞是何许人也。

而冯凯军主任呢,在闲暇的时候,则经常到我们办公室找我们老总聊天,他们谈话聊天的内容,经常涉及到刘青霞这个名字,及刘青霞故居——也就是现在的尉氏县宾馆,还有刘青霞的丰功伟绩。

而我这个人,天生就好奇,就爱打听事。冯凯军与我们老总谈话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听,还时不时的插上一句咨询。可当时,我还不知道刘青霞是谁,更不知道刘青霞是个大英难,为当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经常听冯凯军与老总聊天,时间长了,我才知道,刘青霞便是我们尉氏“刘半县”的妻子。

我当时虽说不知道刘青霞是谁,但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过:过去,尉氏有个刘半县,家里特别有钱,连夜壶(尿壶)都是金子做的。并且,从北京到南京,不喝别家一口水,不宿别家****店。

尽管我在小时候就听说过“刘半县”,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并且,“刘半县”还是“过去”的事情。当时对于我来说,所谓“过去”的事情,那都是非常遥远的,或者是古代的吧!而古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尽管“刘半县”是尉氏人,好像与现在的我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出于好奇,也出于走投无路,我怀着为之一动的心情,走向那张红纸,同时,也等于走向了一个晴朗而灿烂的世界。

——那是一张招聘导游的启示。

因为走投无路,看过招聘启示之后,我便想去碰碰大运。于是,我就按图索骥,找到了招聘导游的旅行社。

招聘导游的这家旅行社,全名叫做开封市风华青年旅行社,地址设在尉氏县政协。这是开封风华青年旅行社在尉氏设的一个分部,也是尉氏县有史以来第一家旅行社。

当时接待我的正是开封风华青年旅行社的老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