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反骨之人 > 第11章

第11章(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田榕也在一边笑道:“夫子看起来倒是归心似箭。”

简璞失笑:“大丈夫四海为家,我归去何处?”

时人有谏讽言:“秦王此举,尽失天下士子心矣。”

当年秦王能鞭及四海,睥睨兄弟,靠的还是地方豪强,一见此状,只好作罢,撤去了围困山云书院的兵力,而只派了驻军在十里之外遥瞰。

山云书院,便如此屹立在了云山之巅,秉承了从建立起便传承的“笑看风云变幻,不为权势所累”的宗旨。而简璞的师承,便是传自这位当年带着弟子们举院迁徙以抗暴秦的山云书院院首,山云子。

****

简璞带着古骜和田榕,踏上了前往山云书院的路途。一路出了芒砀山,简璞坐在车里,望向窗外山下一望无际的平原良田,见有许多新垦,以前并不曾有,便不禁感叹道:原来我已经入山那么久了!世事变幻,还不知道如今外面怎么样了呢!

有句歌谣唱得好,“楚江水碧楚山青,江衢暮雨朝还晴。”

说的便是芒砀山下的江衢郡,江衢郡物产富饶,在天下有鱼水之乡的美称,这里四通八达,乃是数郡通衢之地。过去百年中,南朝流落的文人陆续栖息此处,将这原本脱离于世事沧桑之外的闭塞天府之国,一度变成了南朝的中心。

如今新朝建立,万象更新,江衢郡在初生的王朝里,更是占据了分量不菲的一席之地。八王之乱后的凋敝天下,让更多的骚客才子,聚集到了江衢。

曾有诗为证:“上有求贤意,放眼望江衢。”

诗中所言,便是当年秦王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还需要来江衢求贤的故事了。

如此这般想着,简璞的心思也开始活络了……

六年前进芒砀山的时候,简璞还有股“看一叶而知变”的宠辱不惊,那时他尚孤身一人,恣意随性;如今他带了古骜,肩上便感觉不如以前轻巧了。想要好好地栽培这个弟子,是免不得对当今天下大势心中有数的。

这么一想,简璞便打算先去访友,了解一下现在的形势。只是古骜和田榕不太好办,再者这马车中有他从前带入山里的许多藏书和他这六年间写的文章,现正高高地摞起来,垒在车后呢,别说是山路了,就是遇到不怎么平坦的土坡,都颠簸难耐。而自己那些好友,皆是些心慕羽化之人,属于无山不居的。

古骜发现了简璞的踌躇,便问道:“夫子许久不下山,如今再看这青山碧水,定然又有一份感触罢?”

简璞道:“是,从前看山不是山,如今这山倒还是山了。”

而整个江衢郡,最有名的学府,便是山云书院。

山云书院原是两百年前被戎人破都的北朝遗老所建,初衷只是想在此水美富饶之地,研究兴亡成败之法,以警戒后人,莫重蹈颠亡的覆辙。往后百年间,山云书院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一百五十年后的新朝,出了一位官拜太尉的名将。这位名将专擅剿匪,平定了肆虐七郡的叛乱,捉拿了号称“大明天王”的匪首,从此声名显赫。

山云书院亦在那时,名震天下。

原本‘剿匪’一门,只是山云书院兴亡成败学问的末支,却不想从此发扬光大了。四海的学子慕名而来,竞相学兵,以至于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八位王麾下都有山云书院的弟子为将,如今,山云书院倒是以“兵家”闻名于世了。

当今天子,也就是当年的秦王,据说也曾受过山云书院中有德之人的点拨,这才一举征服了天下。如今秦王登基,便派兵将山云书院层层“守卫”了起来,有人说,是因为山云书院研习兵家,犯了天子的忌讳;又有人说,是秦王想让山云书院为他所用,变成第二个国子监。可“兵围书院”的举动,不久却受到了世家大族的纠弹,山云书院也竟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