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锦棠春暖 > 第4章 事契姻联非一日

第4章 事契姻联非一日(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吴氏算得上是个精明人,闵家的盘算她看得清楚,可是女儿许给闵家也不是全无好处的,吴氏并不希望女儿嫁入高门大户,她就这一个女儿,很怕娘家不能给女儿撑腰让女儿受委屈。

闵家小郎她也见过,确是极出色的孩子,六娘很喜欢他,看起来他也很疼爱六娘——若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女儿将来嫁去也容易过得顺遂。

再者六娘若嫁了闵家,可就一墙之隔,这点是对吴氏有致命的吸引力的,就这一个女儿,吴氏恨不能她就嫁在周边两条街的范围之内,多一条街都嫌远,闵家就在隔壁,距离上说真的是个极好的选择……

那厢好容易把小儿子哄睡的吴氏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皱眉苦思半晌,叫过杏红吩咐:“你去告诉竹青,明日闵大夫人要来,让她把六娘好好妆扮一下,要漂亮,还要看起来……嗯……年纪小点。”

杏红有些诧异这么奇怪的要求,不过比起能干的银朱她最大的好处就是听话,于是也不问为什么,麻利地应了是就往小跨院去,没想到却竹青却不在,只有彤儿守在屋里。一打听才知道六娘跟着二郎君他们去了前院,竹青也在外院守着呢。

知道若告诉夫人六娘子最多被念叨一通,竹青不知会不会被责罚,杏红与竹青向来交好,想了想,左右不耽误事就行,便决定不要多嘴,只千万叮嘱彤儿:“等竹青回来记得让她一定去找我,若误了事我可饶不了你!”

吴氏只当已经安排好了,便放心盘算闵家的事。

闵家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京郊各县都有不少田产,闵大郎君没甚功名,捐了个散佚登仕郎撑撑门面,闵二郎君早早考了贡士,却卡在会试,几次不中后也绝了进学的心补了个小官儿外任了,如今在钱塘县做县丞。

原本建立后梁的朱晃是逼迫唐哀帝禅位的,可这里按小说里的描写唐哀帝是直接被朱晃逼死了!

然后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描写后梁帝朱晃有多残暴荒淫,着重强调本书主角——后梁大将赵丰多么忍无可忍多么为苍生计最终奋而反梁,诛杀朱晃,皇袍加身,建国大宁。

呵呵,这作者要么是宁太祖的脑残粉,要么这书干脆就是宁太祖找的枪手……

虽然被小说里王八之气四溢的宁太祖恶心到了,但根据六娘在这个世界六年生活的切身感受,宁太祖确实是一代伟人了,他提前一统中原结束了战乱,政治手腕卓绝,重视农业的同时鼓励经商,而后轻农税重商税,至如今的孝文帝已历三代,虽几次对外征战平戍边疆,但国朝仍旧越发繁盛。

宁太祖十分推崇唐朝,大宁大部分制度仍旧沿袭的唐制并加以改进,就是那大杂烩的科举制度也是以唐代科举制度为轮廓。

他家自家不显,姻亲却似乎挺复杂的,反正京都的一些小道消息都满灵通的,似安大郎君这样初入京都官场的都得过闵家几回指点。

两家相邻,又都着意交好,几年下来倒也有些交情,俱都一副通家之好的作派。

吴工这会儿烦心全因闵大夫人有个独生儿子唤作闵时清,年已十一,与吴氏三个儿子一样在坊里私塾读书,八岁就过了童生试,听说是夫子最看重的学生。

吴氏生产前闵大夫人暗示过想结个亲家,吴氏却很是犹豫。说起来大伯家的四娘与闵小郎年纪更般配些,但闵家却看上了六娘——不过也不难猜想,四娘毕竟有个贡士出身从七品实职的爹,闵大郎君一无功名二无实职,闵大夫人敢冒然开口还怕坏了两家的交情呢!

而安真未就不同了,有个举人功名却没有出仕,闵家毕竟家境殷实,根基在京都比安家深得多,儿子又出类拔萃,求娶她家六娘也并不算很高攀,若哪天安真未真中了进士更是捡了个大便宜。

许是托宁太祖推崇唐朝的福,许是人民没有经历五代十国这样漫长的战乱,大宁民风也大体沿续了唐时的开明,对女子尤为宽容,六娘随祖父去茶楼听书的时候当街卖酒卖花的小娘子比比皆是,人们并不以为意。

随着国朝强盛安稳,大宁底气渐足,也多了些许宋朝的风流随意——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顺利混进了书房,安真未发现女儿一溜烟钻到书架下很有些诧异,女儿如此好学?听萝娘说女儿早将千字文学完了,似乎颇为聪慧,难不成女儿还有成为才女的潜质?莫不要因为自己疏忽耽误了她啊!

六娘混然不知她这一时心急直毁了自己悠闲的生活,这两年六娘其实进境一般,习惯了简体字,繁体字虽连蒙带猜大致能认出来,但出于惯性书写时反更易写错,不过对于六岁的女孩儿来说显然已算是聪慧的了。

完全没有分辩机会的六娘这会儿子她正仰着小脸试图从书架上寻找跟宁太祖有关的史书,安真未也暂时放下成为才女她爹的希冀去考较儿子们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