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逆臣 > 第六十二章 .闲情十日(上).

第六十二章 .闲情十日(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赵顺、郑文同三人皆是面sè严肃,缓缓点头称是。

这些事情,萧漠能想到,他们也能想到。

虽然萧漠已经保证会帮他们脱罪,至少会让他们罪责轻些,不至于贬官为民,但终究心中不安,此次来访,也是代表那些同样立场的官员,向萧漠套些准话,问一下萧漠准备怎么做,心里也有个准备。

见到三人面sè严肃,萧漠却是一笑,悠悠道:“不过,虽然到时必然会有人出来负责,但恐怕不会轮到三位大人,彼时敌军势大、力不能挡,然三位不失气节,至始至终不曾有过丝毫逃跑怯战的想法,这才最终被俘,虽有罪,但足见忠贞。而被俘之后,草原蛮夷敬几位大人cào守与才华,百般利yòu威压,想让几位大人变节投靠,但几位大人宁死不屈,这般事迹,我与草原联军谈判时,也多有听闻,自可作证。”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三人皆是一愣。

而听着两人的对话,萧漠也是暗暗点头,明白这任兴虽然因为失地被俘之罪而被召回京中,如今算得上是无权无势,甚至朝不保夕,有感萧漠将他从蛮夷手中救下的恩德、以及帮他脱罪的允诺而主动投靠,但毕竟在官场mo爬滚打数十年,眼光经验,远非萧漠这般初手可比。

所以,萧漠对这崤州州牧任兴,以及晋城太守赵顺、梁州城太守郑文同等人,都颇为看重,并没有因为他们曾经失地被俘而有所看轻。

而刚才萧漠之所以在对他们不大搭理,只是一味的对肖桓范贯亲近,倒不是下马威之类,而是在向任兴等人表明,他萧漠对亲信亲近之人,究竟有多么的看重与爱护,亦是要让他们明白,投靠于自己,只要归心用心,今后会有多大的好处。

否则,像任兴这般官场老油条,之前的官职亦不差萧漠太多,资历年龄人脉等等更还要强于萧漠,即使投靠,又怎会死心塌地的为萧漠帮衬辅佐?恐怕即使是真的投靠于萧漠mén下,也难免会心生轻视。

敲打暗示,自是必然。

萧漠微微一愣后,道:“竟还有此事?我为官尚不足一年时间,其间又有大半时间在外御敌,经验不多,mén道不清,对御史台的情况也不了解,却是在这里不懂装懂了,还请任大人指教。”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心底却是一跳,以为自己的话无意间得罪了萧漠,落了萧漠的面子,连忙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去,却见萧漠并没有什么生气的样子,反而神情真挚,似是真心讨教。

放下心来,又有意在萧漠面前显摆能耐见识,任兴终于恢复了一州州牧、从二品大员应有的气度风范,缓缓道:“萧大学士过谦了,这般mén道,不过是官场小道,您身份高贵,有所不知,也是自然。却说这御史台衙mén,以御史大夫为首,正三品,下设御史中丞两人,从四品,再下面则分别是从五品shì御史、从七品御史、从七品主簿、正八品检查御史以及正九品巡按。”

顿了顿后,任兴对着范贯一笑,却是继续说道:“虽说是以御史大夫为首,但实际上,御史大夫能直接管辖的,也只有负责辅助的主簿、负责办事的监察御史以及负责跑tui的正九品巡按,而御史中丞、shì御史、御史三职虽说名义上归御史大夫管辖,但他们想要弹劾谁、监察谁,却轮不到御史大夫chā手,自由度极大。也正因为如此,御史大夫虽说是名义长官,但在御史台,说话却不一定能算数,经常出现某位御史因为声望大资历高,从而在御史台一呼百应,想要弹劾谁,整个御史台都会闻风而动,反倒是御史大夫,或是因为资历不足,或是因为名望不够,应者寥寥。”

“原来如此。”萧漠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这般说来,我让肖桓担任御史一职,也是错有错着了。但却不知,任大人为何说御史台升官最快呢?我遍查大楚历史,却也没有发现有谁在御史台升官快的。”

所以,待鼓励了范贯几句后,萧漠已是将目标转向了任兴等人。

对于这些人的处置,萧漠心中也早有打算。

“任大人、赵大人、郑大人……”

随着萧漠的话声,任兴、赵顺、郑文同皆是jing神一振,坐直了身体,一副恭听垂询的模样。

萧漠一笑,道:“三位大人如今的处境,自不用我多说,失地被俘之罪,虽非你等本意,说根道本,亦怪不到你们这些文官头上,但无奈陛下震怒,彼时蛮夷来势汹汹,势如破竹,我大楚连战连败,一城接一城的失守沦陷,让陛下颜面大失,所以必须要有人来负责的,如今陛下的怒气虽然歇了些,但罪责依旧不可避免,过段日子朝议总结时,估mo着枢密使王翰不会好过,而像你们这般失地被俘之臣,怕也会受到牵连,贬的贬、谪的谪。”

“回萧大学士的话,御史台负责弹劾,有风闻言事之权,对历任帝王而言,即是一柄利剑,用来对付看不惯的臣子,也是一根绳索,让帝王们亦是束手束脚。而御史想要升官,也正在于此,只要揣摩对了当今陛下的心思,陛下对哪位大臣不满了,就率先弹劾谁,称了陛下心意,自会受陛下看重抬举。只是,圣心难测,又哪是寻常人能猜得到的?即使能猜中了一次,又哪里能连连猜中?有时候,陛下对某位臣子大加斥责,实际上却是准备重用,有时候陛下对某臣子封官加爵,但实际上却早已心生不满,只是没有表lù,御史们如果贸然跟风行事,说不定反而会nòng巧成拙。所以说,在御史台想要被升官重用,是有捷径的,但这捷径,却不好找。”

任兴这番话,对帝王之心的种种评断,即使在“不以言论定罪”的楚朝,亦称得上是诛心之言,如今对萧漠款款而谈,却也是表达忠心的一种手段。

另一边,听到任兴的提点后,范贯反而一脸的无奈,道:“瞧任大人你说的,历朝历代,历任御史,又有谁能屡屡猜中帝王心思?我不过是初入官场,连陛下的面都没见过几次,这般捷径,对我又有何用?”

任兴却笑道:“范小兄弟虽然不知圣意天心,但若论如今陛下对谁最亲近,萧大学士当之无愧,范小兄弟不知,萧大学士还能不知?萧大学士知道了,难道不就等于范小兄弟知道了?”

听到任兴的话,范贯心中恍然,自是大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