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称王 > 第一百二十章 ,此去千里叩边关

第一百二十章 ,此去千里叩边关(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草原各部落的青壮,因为以肉食为主的原因,在身体素质上明显要强于大晋的普通百姓。

但因为王烈手下那一批人马,要么是常年吃喝不愁、久经锻炼的青山村少年,要么就是经过无数生死淘汰下的流民,因此对这些鲜卑青壮的体质并不感到惊讶。

这也让有些显摆之心的拓跋郁律大为失望。

但撇开身体素质不谈,这些青壮却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在理解能力上实在太差。

就待西域那边传来好的消息,为了保证信息的联通,王烈还特意让蒙浑的手下带着飞奴(信鸽和信使)加入大军,沿路每隔五百里设置信鸽传送点,也趁机建立起中原到西域的飞鸽传输线路。

一切安排妥当,但想到一下次抽走五千骑兵,拓跋郁律却是心疼半天:“阿烈,我少了这么多兵马,将来还要如约再送给刘大人两万骑兵,你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帮我练军。”

拓跋郁律所说的练军,自然是指王烈采用训练鸡鸣山和青山村兵卒所使用的方法,他准备让王烈拿出来训练草原骑兵。

王烈先前和拓跋郁律有过约定,如果他肯说实话,肯听从自己,就帮他训练人马,但当日两人虽有言在先,却互不信任,王烈也并没有把这话当真。

可时至今日,两人已经互相了解,已然结为真正的兄弟,王烈当然会不负前言,尽心帮助拓跋郁律训练兵卒。

如此,五千七百汉鲜健儿,在冉瞻和铁弗刹等人的率领下,最终踏上西征路程。

临别前,王烈对冉瞻和林海千叮咛万嘱咐,尤其是冉瞻,王烈告诉这家伙:“凡事要听林海和铁弗刹的意见,否则军法严惩不贷,而且你若耽搁大事,我不认你这个兄弟了。”

冉瞻立刻拜倒:“瞻一定以林海和铁弗将军为长,此战亦会奋勇杀敌,决不丢我汉家脸面。只请大哥照顾好棘奴儿(冉闵小名棘奴),我若不得归,请大哥收棘奴儿为义子,将来也好为大哥马前战将,杀敌千里。”

王烈笑道:“什么不得归,再说着丧气话我不让你去了!你小子记着,你们必须都给我好好的回来,至于阿闵,我自会视他如己出。”

冉瞻虎目一红,再次拜倒。然后与林海翻身上马,拜别王烈和拓跋郁律等人,随大军远去。

而且,这似拓跋郁律得利,其实也是为他自己努力,拓跋郁律的这些骑兵,早晚要帮助他逐鹿中原,多一点正规、科学的训练,就多一点作战时胜利的保障。

历来草原骑兵在战斗素质上就强过中原军卒,但他们的战术素养和纪律却实在太差,这也时为什么他们在改变体制前,只凭借那种松散的部落联盟,虽能打败汉人军队,但却无法固守城池,坚持长久的原因。

现在不一样,这些拓跋氏的鲜卑骑兵,将来就是王烈手下的精兵,不怕他们学会如何作战,只要统帅和骨干都是汉人,在一步步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明白和汉人融合、服从管理的好处,王烈就有信心指挥他们征战天下。

因此王烈却是尽心纠正他们存在的缺憾,教会他们服从纪律的好处。

而且在训练原有的两万多骑兵的同时,王烈还在拓跋郁律管辖的各个部落内选拔青壮,共选拔出一万人,按照当日在青山村和鸡鸣寨的训练方法,训练这些青壮为步军,以弥补草原无步军的尴尬局面。

为了避免引起草原上其他势力的猜忌,除了王烈和拓跋郁律等知情之人,没有人为这支军队壮行,他们也不曾打起招展的旌旗,就连那面黑色的写有名号的大纛都卷起藏好,等出了草原再行竖起。

一切都是在秘密中准备、集结,五千七百名汉鲜混杂的将士冒雪踏上征程。

而在林海身上,则藏有王烈交给他的,大晋大将军,并州刺史刘琨亲笔签发的命令,证明他们这支军队是大晋军方的代表。

在设置西域督护府、期间经过八王之乱中断对西域控制的十几年后,中原终于再次派兵出征西域。他们一行虽只五千骑,但却代表了大晋军威,汉家荣耀,此去千里战边关,不破楼兰誓不还!

大军出发后,出征西域与为刘琨筹集粮草军饷的事情总算就此告一段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