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称王 > 第二百四十四章 ,算计江左

第二百四十四章 ,算计江左(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谢艾这个想法,实在太疯狂、刺激。若走好了,王烈将一步跃上大晋权臣的顶峰,将来再无人可以制约他;若走不好,则是粉身碎骨,成为遗臭万年的奸臣。

谢艾的建议一出,众人却是表情诧异,这等于是完全把大晋朝廷置于不顾,并且完全把司马睿和王敦两人都算计了进去。

但王烈若是真能以光复中原,中兴大晋的忠臣身份得到这一切,那么他们在座的这些人无疑也将跟着获得巨大的荣誉与利益。

想到这里,众人向谢艾的眼光渐渐变得钦佩起来。

“忠臣无非就是清君侧、做那力挽狂澜的朝廷柱石,而王敦只要和司马睿真正爆发冲突,司马睿感觉受到威胁,必然要征召陶侃为其出兵,而陶侃此人为求自保,未必肯出兵。

司马睿若让陶侃出兵,王敦也必然会尽力拉拢陶侃,这个时候只要主公派人先于王敦,假冒王敦使者威胁陶侃,威胁他若继续跟随司马邺就灭其九族芸芸,而主公同时在江左散布谣言,说陶侃意图趁王敦与司马睿争斗时自立,并让人以陶侃的名义广发檄文,征讨王敦;

到那时,司马睿和王敦都会猜忌陶侃,而陶侃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为了避免被司马睿王敦联手剿灭,就不得不起兵兵谏,力阻两人争斗。

至于元止先生您担心陶侃经过此一战取代王敦做大,威胁到主公将来在江左的利益,那更是不可能。

陶侃本人,不过一书生尔,虽有野心,但更重清名之事,而且他出身寒门,在江左没有什么根基,断不会如王敦那般做强;最主要的是陶侃手下虽有兵马,但并非如主公这般一手训练而出,他若兵谏勤王,那些士兵还肯跟随,若是反叛作乱无疑是自寻死路。

令狐艾闻言,一翻白眼:“你理解才有问题呢;算了,我不和你计较,你且说说你的计划是什么?”

谢艾笑了笑,心下却知道令狐艾其实是有些妒忌自己,但令狐艾并不是那种嫉贤妒能的小人,只是要为难下自己罢了。

谢艾有怎么能被令狐艾为难住,却道:“很简单,令狐大人说可去劝说陶侃调节司马睿和王敦的争端,那么何不给陶侃更多筹码,让他有勇气代大人实行兵谏呢?”

令狐艾闻言,大惊:“这等事情做不好会没命的,要去你去……”

相比争名,我们的令狐大人肯定更爱惜自己的命。

更何况司马睿和王敦都互相芥蒂,一年内绝对不会撕破脸皮,这时间主公却正应全力征讨石勒,只要主公能在一年内攻克石勒,有陶侃暂时在那边牵制王敦,那么主公就有很大的希望,率领一支光复中原的劲旅,以我光复我大晋中原英雄的名义进军江左,那时候,诸位大人想一想,主公一到江左,再以我大晋天子的名义收复江左政权、军权,这江左岂能有人可以抗衡,或者谁谁又敢抗衡天子之兵的天威?”

王烈闻言,瞬间明白了谢艾的用意。

谢艾说到底,内心是希望他能尽快消灭石勒,然后以挽救大晋英雄,北伐成功的英雄的身份,入主江左,然后从司马邺那里取到圣谕,前往江左收复军权,彻底取代司马睿和王敦,甚至与大晋正统分庭抗衡,而如果司马睿和王敦敢反抗,到时候反而是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因为王烈代表的是大晋官方,是大晋光复北地的英雄,是天子司马邺的代表,反对他就等于反对天子,这却和当日王敦剿灭江州刺史华轶所打的旗号如出一辙。

因为,当日司马睿就代表的是司马邺,代表着大晋的官方;而这一次,则掉了个位置。

众人听完谢艾这个想法,无不目瞪口呆,就连王烈也连连感叹。

卫雄一听,却道:“谢参军,你这话却有些胡言乱语了,陶侃怎么可能听我们的指挥,难道谢参军你是陶兰肚子的虫子不成?”

谢艾摇摇头:“据艾了解和各位大人所言,陶侃这个人素重清名,表面上十分忠义,而且但为了保身却可以出卖恩人和朋友,如当日江州刺史华轶对他曾有举荐知遇之恩,侄陶臻更是在华轶处为参军。

因为华轶不肯琅琊王调遣,王敦就以司马邺的名义讨伐,陶臻却去建康投靠琅琊王,琅琊王加封二人,陶侃竟然就此与华轶告绝,让华轶元气大伤,最后为王敦所灭。

这样一个假仁假义,只保自身之徒,绝对不会对司马睿保持忠心,而如果主公你能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和地位受到了威胁,或者当他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自然会起身以做忠臣的名义,为维护利益而兵谏。”

“谢参军,你这是空口白话说的轻松,陶侃又不是傻子,如何让他做忠臣,他若为忠臣,这次势必捞取了发家的资本,将来岂不是主公的心腹之患?”令狐艾却直指问题关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